儒生阶层·低薪制·高薪养境
张源
【全文】
一 儒生阶层形成与新儒生的定位
1儒生阶层形成
儒生的前身是士。士在西周时是最低级别的贵族,主要是“以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由于长子继承制的缘故,士的非嫡长子无法继承爵位,他们只好凭借比平民丰富的各种专业知识技能为社会服务,成为文士。到了战国时代,适应地主阶级的需要,社会策士,游说之士大批涌现,成为新政权任用官僚取代世卿制的来源。汉朝独尊儒术后,士大多接受了儒学,成为儒生。同时,儒生也开始成为封建官僚的重要来源。正如阎步克先生说,儒生同时兼任着“知识分子”和“官僚”两种角色⑴。
2新儒生阶层的定位
近现代中国官吏的选拔表面上也是从具有现代文理知识的知识分子中选取,而这些知识分子也相应地可以称之为新儒生。之所以把现代知识分子也地位为新儒生,是因为现代知识分子(新儒生)上与儒生阶层有着天然的联系,例如二者都受过良好的正规教育,二者的定位都是国家的管理阶层,二者都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都具有亚恶性,二者产生腐败的原因大致相同,甚至现行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与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度也实无二异,更重要的是二者在维持国家命运的过程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等等。新儒生阶层可以说是儒生阶层在新时代的化身,是改变了某些次要习性的儒生阶层。现在影视界流行排民国剧,大量出现在荧屏上的是坐在新式洋学堂里的刚剪掉辫子的前秀才或童生们,这些人恰恰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批半儒生半新儒生阶层。精通孔孟典籍他们适应时代的发展接受着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他们所处的时代就是儒生与新儒生断代的分水岭,正是在这个时代儒生完成了向新儒生的转变,也可以说是旧知识分子向新知识分子的转变。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二者在政治属性上是不同的,但这已超出了法律讨论范畴,暂不分析。
3儒生(新儒生)阶层的社会重要性
儒生阶层的特殊性在于他们是介于专事统治的阶级与专事生产的平民之间,成为“天”与“地”联系的中间环节,他们是天生的管理阶层和政治机器润滑剂。艾森斯塔得在《“官僚帝国社会”的模式》一文中说道:由儒生文人作为官僚主要来源所构成的一种特别的社会流动通道,发挥了独特的社会整
与调适功能,从而消抑了中华帝国的整体性变迁的可能性,阻止了革命的爆发。与此相同,后工业时代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在维持国家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有人说封建王朝的灭亡往往成因与封建官僚的腐败,而封建官僚绝大部分是儒生。亚里士多德说法制是第二等好的制度,同样,儒生阶层恰恰是第二等好的管理阶层,他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有些甚至严重至极),但是现实世界找不出比他更好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