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

  (十八)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改革财政性支农资金管理机制,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建立支农投资规划和计划衔接以及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工作协调制度,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调整城市维护建设税使用范围,各级预算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用于乡村规划、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办法,特别要完善对种粮农民粮食直补办法,较大幅度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逐步实行对蔗农、桑农和畜牧水产养殖进行补贴。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

  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十九)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防洪抗旱能力、保障水供给、加强水安全为重点,着力构建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三大体系。抓紧推进桂中、左江流域和桂西大石山区三大旱片治理,集中力量推进乐滩水库引水灌溉、大中型灌区配套续建和节水改造等治旱骨干工程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农田渠系整治与配套,在2010年以前,完成548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把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主要农产品生产提供保障。加快海堤防、主要江河流域的防洪控制性水利工程以及重点防洪市县城区防洪工程建设,重点建设好桂林防洪和漓江补水枢纽工程。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5年内解决农村13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提高村镇自来水普及率。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管理,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创新投资机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实行“以奖代补”政策,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推进国有水利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鼓励农民组建用水户协会,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

  (二十)加强农村道路、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新建和改造一批通乡、通村、通屯公路,提高公路等级,全面提高农村路网通达程度和通行能力。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护办法,完善管护系统。加快乡镇客运站和农村渡口、码头建设,改善出行条件。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完善农村电网,尽快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县级电网;积极推广小水电、太阳能等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加快建设一批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示范县,提高农村能源供给能力,力争三年内解决农村无电地区用电问题;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建设,重点抓好联户式沼气池、集约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健全沼气服务网络,在全国率先基本普及农村沼气。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广播电视网、通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推动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向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加工基地延伸,切实改善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条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支持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机械,以推广水稻、甘蔗耕种收机械化为重点,实施“千乡万村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工程”,抓好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农机服务体系,2010年、2015年、2020年,全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25%、35%和50%。进一步加强沿海渔港建设。

  (二十一)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坚持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抓好12个县国家级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从2010年起全面开展75个岩溶县综合治理工作。大力推进矿区生态恢复重建、水源林保护、湿地保护、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珠江防护林和海防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搞好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加大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力度,保障农村饮用水环境安全。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生态养殖,推广“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等生态种养模式,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调整产业发展布局和小城镇建设规划,防止城市污染及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治理和恢复被污染的农田土壤。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积极推进“绿色家园”、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活动,建立村庄建设管理员和建筑工匠制度,加强农房建设的规划管理、技术服务,做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栏等工作,从农村实际出发,推广小型分散式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适用技术,逐步实现道路硬化、庭院净化、村庄绿化,创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