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10分)
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消防安全责任制包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消防安全归口部门职责、各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包括:电焊工消防安全职责、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消防安全职责、消防设施维修维护人员消防安全职责、电工消防安全职责、保安人员消防安全职责、客房服务人员消防安全职责等等,岗位责任要求做到定岗、定人、定位。
三、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10分)
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公布执行。
单位消防安全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包括防雷、防静电);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内容。
四、建立义务(专职)消防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工作(10分)
各单位应当建立由员工组成的义务(专职)消防队,义务(专职)消防队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装备、器材,并组织开展消防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提高预防和扑救火灾的能力。
消防装备可按使用功能分为消防员个人保护器具、救助器具(破拆、登高、救生、火灾探测等)、灭火器具与设备(灭火器、吸水器具、射水器具、消防泵、消防车等)、灭火剂(水、泡沫等)等。
单位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对每名员工应当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对于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上岗前应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1.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2.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3.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