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垃圾处理。推广应用医疗废物的环境无害化集中处理技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垃圾填埋气的回收、利用技术和设备。建立完善生活垃圾收集、无害化处理系统。
(4)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推广城市污水二级出水深度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建立县城、中心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污水管网。
(5)气象防灾减灾工程与技术。大力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加强气象灾害信息发布与传播系统、气象灾害预报系统、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设;制定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公众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理能力。
(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健全技术研发机构,重点行业要建立行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领域要建立产业集群创新平台。
1、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根据韶关市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重点,选择一些技术创新能力强、有市场前景的重点企业,建设一批具有省内、国内先进水平的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引导民营科技企业走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道路。加强与大企业以及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联合,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依托大企业,为大企业提供配套和服务,形成以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中心,专业化生产协作的群体。建立健全与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衔接的地方科技专项计划,支持中小民营科技企业承担创新基金项目,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速创新成果的中试和转化。强化技术进步的内生机制,使民营科技企业逐步发展成为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着力培育自主创新龙头企业。全力支持冶金、电力、机械设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和其他重点领域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企业发展。
2、大力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机制。制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鼓励政策,加强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围绕韶关市战略优势产业以及新兴产业,构建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为中心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成熟的工程技术开发成果;落实国家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
(三)构建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知识创新体系
1、积极建立并完善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推动产学研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进行的研究开发与创新活动,以项目为纽带,通过技术转让、委托研究、合作开发、共建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人才交流与培训、信息交流、设备仪器共用、技术服务与咨询等方式,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形成“风险共担、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新机制。
2、积极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和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引导部属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合作,共同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近两年要完成组建汽车零部件(广东韶关)产学研战略联盟、液压件制造和有色冶炼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结合我市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组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3、建立韶关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强化产学研合作。由市科技信息局牵头,联合重点企业、支柱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部属高校、韶关学院等组成韶关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商品化。
4、建立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每年从省内外高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选派一批科技骨干作为企业科技特派员,进驻韶关科技型企业,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向企业流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研发和生产中的问题,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设立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计划,优先支持企业科技特派员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