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着力抓好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
8、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的驱动力。深入实施优势特色产业科技提升行动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和行业龙头企业“135技术赶超计划”,提高优势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行业竞争力,建成若干个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园区,做强我市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开发建设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步伐。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自主品牌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实行政府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向创新型企业和创新项目倾斜。每年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认定培育一批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9、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市。深入实施人力资源强市战略,以创业创新人才为重点,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在深化“新世纪551人才培养工程”的同时,全面启动和推进“瓯江人才计划”, 培养与引进一批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业创新人才队伍。推进“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大力开展产业技术教育培训和农民专业技能培训,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产业工人后备队伍和职业农民队伍。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环境,为高层次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营造有利于创新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集聚和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10、优化空间布局。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以城镇体系规划为抓手,着力推进城镇和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深入实施“553”城市提升计划,以沿海产业带建设为平台,推进温州大都市区建设,加快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步伐,更好地发挥温州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培育温州南翼副中心城市,促进鳌江流域城镇群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县(市)域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好县城、中心镇和中心村,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我市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港航业和海洋生物、海洋能源、海洋旅游、海洋渔业等产业,加快建设港航强市;积极推动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和山区休闲旅游等产业。大力推进“共同跨越六大行动”,深入实施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重点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促进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
11、促进消费持续快速增长。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调整优化收入结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消费能力。加快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扩面,强化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增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投资和供给。培育教育文化、体育健身、娱乐休闲、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提高大南门、欧洲城等核心商圈的经营档次,引进国内外一流品牌入驻,提升消费档次,增强辐射功能。建设以时尚服饰、旅游购物、餐饮娱乐、信息数码、汽车消费等为特色的商业街。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连锁超市、大卖场、专营店、购物中心等现代商贸业态。完善以乡镇、社区、行政村等为基础的城乡流通服务体系,发展一批社区(乡镇)超市、连锁便利店和专业店等,拓展农村消费市场。举办温州购物节等节庆促销活动,进一步引导消费,刺激消费。优化消费市场环境,保障商品质量和消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