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推进大都市区基础设施工程。大力建设大都市区,提升区域发展优势,5年内实施总投资超过千亿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以“515水利工程”等防灾减灾工程和海涂围垦建设为重点,构建农水安全网络;以“一路”(南金公路)、“一港”(深水港)、“四高”(诸永高速、绕城高速、龙丽温高速、甬台温高速改扩建)、“四铁”(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金温铁路扩能改造、温州铁路西进通道)、“两场”(机场飞行区扩建、新火车站场)等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构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以浙能乐清电厂二期、苍南电厂、500KV乐清变、市天然气主干网、大门鹿西风电等一批项目为重点,构建能源供给网络;以沿海产业带和产业基地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重点,构建重大产业基础平台;以各类社会事业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为重点,构建社会保障网络;以市政、道路、防洪、生态环保设施建设为重点,构建市政设施网络。
24、推进经济强镇功能提升工程。按照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域总体规划,以30个经济强镇为基础,选择一批区位优越、基础条件较好、实力突出的城镇进行重点培育,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辐射能力强、带动效应好、集约水平高的中小城市。选择人口、经济规模较大的龙港镇、柳市镇、瓯北镇、塘下镇、鳌江镇、双屿镇作为首批扩权改革试点,赋予更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促进强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25、推进“瓯江人才计划”。全面实施“温商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科技创新猎才工程”和“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育一支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编织一个完备的人才工作组织网络,构筑一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立一批引智育才基地,实现“六个一”目标。到2012年,培训经营管理人才2500人次,培养企业高级经营管理后备人才1500名;引进高层次领军型人才100名以上,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7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0万人,其中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5%以上。
五、加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保障措施
26、加强思想保障。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引导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最大限度调动全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坚定性,加快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转变发展理念,把经济转型升级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来抓,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引导广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方式方法,切实抓好经济转型升级各项具体工作。引导广大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发展紧迫感,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