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严控制预算追加。严格控制预算调整行为,除特殊事项外,执行中原则上不进行预算追加。争取把能够节余的钱节余下来,以应对明年更加困难的经济财税形势及其他应急备用。
四、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严从紧编制2009年预算
(一)明确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各地、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早准备,从严从紧做好2009年财政预算编制工作。要遵循“一保吃饭、二保民生、三保建设”的理财思路和“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的理财原则,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过苦日子”的思想,适当下调预算收支指标,使财政预算安排与经济运行更加吻合。
(二)严格控制行政成本。2009年预算安排实行公用经费“零”增长,项目经费“零”增长,会议费、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用车费、出国费等“零”增长,并继续维持2008年市级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压减5%的水平;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地方按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安排资金,用于支援灾区恢复重建。同时,除上级党委、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的增支项目外,各地、各部门不得再新开口子,集中财力保障民生、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要加大预算执行约束力度,强化部门作为预算执行责任主体的自我约束和控制。
(三)加强专项资金清理整合。2009年财政专项资金计划力争比上年压减10%,对连续2年未使用完形成的专项资金结余予以收回统筹安排。健全财政专项资金出台机制,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妥善安排统筹财力。对2009年建设口统筹财力的安排,重点是保续建项目,新增项目要从严控制在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等国家扩大内需十条措施范围之内。
(五)加大预算管理力度。深化“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以部门预算为龙头的预算编制体系、以国库集中收付为龙头的预算执行体系和以绩效评价为龙头的预算监督体系,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3个环节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预算管理机制。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强部门预算支出项目和定额管理,尝试建立与定额体系相配套的经费支出标准体系和实物配备标准体系;稳步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适时选择部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扩面;细化项目预算绩效目标,对市级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提出项目的任务和绩效目标,以及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