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 事故调查和处理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按照事故的不同类别、等级,组建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或配合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企业应明确事故调查人员的能力、职责与权力。
  事故调查处理应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按照“四不放过” (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事故分析应包括整理分析有关证据、资料,确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故责任分析等。
  事故调查处理提出的预防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培训教育措施和管理措施。
  事故调查组负责编制事故调查报告,包括事故基本情况,事故经过,原因分析,事故教训及预防措施,事故责任分析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等。
  企业应建立事故台帐。内容包括事故时间、事故类别、伤亡人数、损失大小、事故经过、救援过程、事故教训、“四不放过”处理等内容。
  4.9.4 应急指挥系统
  企业应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实行分级管理。
  企业应明确应急指挥系统的职责。
  4.9.5 应急救援器材
  企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器材,并保持完好。建立应急通讯网络并保证应急通讯网络的畅通。
  企业应为有毒有害岗位配备救援器材柜,放置必要的防护救护器材,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保证其处于正常状态。
  4.9.6 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
  企业应按照应急预案编制的要求,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针对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企业应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定期演练,评价演练效果,评审应急救援预案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企业应定期评审应急救援预案,尤其在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发生后。
  企业应将应急救援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并通报当地应急协作单位。
  4.10 检查与绩效考核
  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检查与绩效考核机制。
  4.10.1 安全检查
  企业应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应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内容和具体计划。定期进行检查、考核,保证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的实现。各种安全检查均应编制相应的《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找不安全因素,提出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的方法、措施。
  4.10.2 安全检查形式与内容
  企业应根据安全检查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和日常检查,并符合规定的检查频次。
  (1)综合检查(包括节假日检查)应由相关级别的负责人负责,有关人员参加。厂级安全检查每年不少于四次,车间级的安全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班组级安全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
  (2)专业检查应分别由各专业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本系统人员进行,每年不少于二次。主要是对锅炉及压力容器、危险物品、电气装置、机械设备、厂房建筑、运输车辆、安全装置以及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等进行专业检查。
  (3)季节性检查分别由各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根据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特点组织本系统人员对防火防爆、防雨防洪、防雷电、防暑降温、防风及防冻保暖工作等,进行预防性季节检查。
  (4)日常检查分岗位工人检查和管理人员巡回检查。岗位工人上岗应认真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应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进行检查。
  安全检查应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各种安全检查均应按相应的《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并与责任制挂钩。
  4.10.3 隐患整改
  企业应对各种安全检查所查出的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整改,并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验证。
  (1)对事故隐患,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做到“四定”(即定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完成期限)。
  (2)企业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企业隶属的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3)对物质技术条件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
  (4)各级检查组织和人员应将检查出的隐患和整改情况报告上A级主管部门,重大隐患及整改情况应由安全技术部门汇总并存档。
  4.10.4 绩效考核
  企业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每年至少一次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提出进一步完善的计划和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绩效,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附录A: 重大危险源管理等级评估分值计算办法
  附录B: 重大危险源管理等级评估分值分级标准
  附录C: 重大危险源管理等级评估项目分值标准
  表1 重大危险源管理等级评估分级要素表
| A级要素 | B级要素 | 
| 一、负责人与责任 | 1.1负责人 | 
| 1.2 方针目标 | 
| 1.3机构设置 | 
| 1.4职责 | 
| 1.5安全生产投入 | 
| 二、重大危险源风险分析 | 2.1范围与评价方法 | 
| 2.2风险评价 | 
| 2.3控制措施 | 
| 2.4风险控制 | 
| 2.5风险信息更新 | 
| 三、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 | 3.1 法律法规 | 
| 3.2符合性评价 | 
| 3.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 3.4 安全操作规程 | 
| 3.5 管理制度修订 | 
| 四、安全培训教育 | 4.1 管理人员培训教育 | 
| 4.2 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 
| 4.3 新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 
| 4.4 其他人员培训教育 | 
| 4.5 日常安全教育 | 
| 4.6 培训教育管理 | 
| 五、生产与安全设施完整性 | 5.1 生产与安全设施建设 | 
| 5.2 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达标 | 
| 5.3 生产与安全设施管理 | 
| 5.4 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 | 
| 5.5 生产与安全设施检维修 | 
| 5.6 生产与安全设施拆除和报废 | 
| 六、作业安全 | 6.1 作业证 | 
| 6.2警示标志 | 
| 6.3 直接作业环节 | 
| 6.4分包商 | 
| 6.5变更 | 
| 七、危害告知 | 7.1化学品档案 | 
| 7.2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 
| 7.3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服务电话 | 
| 7.4危险化学品登记 | 
| 7.5 危害告知 | 
| 八、职业卫生 | 8.1职业危害申报 | 
| 8.2 作业场所管理 | 
| 8.3 劳动防护用品 | 
| 九、事故与应急 | 9.1事故报告 | 
| 9.2抢险与救护 | 
| 9.3事故调查和处理 | 
| 9.4应急指挥系统 | 
| 9.5应急救援器材 | 
| 9.6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特别是重大危险源的) | 
| 十、检查与绩效考核 | 10.1安全检查 | 
| 10.2安全检查形式与内容 | 
| 10.3隐患整改 | 
| 10.4绩效考核 | 
  表2
  重大危险源监管等级
  评估分级报告表
  报告单位:
  评估单位:
  一、基本情况调查
| 单位名称 |   | 
| 地  址 |   | 
| 性  质 | £国有  £集体  £民营  £私营   £合资  £独资  £其它 | 
| 法人代表 |   | 电话 |   | 邮编 |   | 
| 联 系 人 |   | 电话 |   | 传真 |   | 
| 手机 |   | 电子信箱 |   | 
| 员工总数 |   | 有否倒班情况 | 有£    否£  | 
| 如有,请注明倒班人数及方式 |   | 
| 企业生产运行概况 | 
|   | 
| 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经理/厂长、主管厂级领导、总工程师、专职安全负责人) | 
|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职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大危险源涉及得主要化学品名称、用途、数量:(此处不够可另附页) | 
| 名 称 | 用 途 | 数量(Kg) | 属 性 | 
|   |   |   |   | 
|   |   |   |   | 
|   |   |   |   | 
| 重大危险源分布的机构或现场(包括临时现场),请填写如下内容 | 
| 名 称 | 地 址 | 联系人 | 员工数 | 电话/传真 | 主要业务活动描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