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物流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的通知

  (九)着力打造“物流技术进步”工程,改善物流企业装备和效能。积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加快物流企业适用型物流软件、高新物流设备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使物流设备生产行业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业新的增长点。积极发展能使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的多式联运技术及装备,推行托盘化单元装载运输方式,发展大吨位、厢式货车和甩挂运输组织方式,推广网络化运输。积极加快条形码、智能标签、射频识别、可视化操作、GPS定位系统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积极倡导企业在生产和流通环节采用符合环保要求,可反复梯级利用的包装,逐步实现包装的模数化、集装化和多功能化。鼓励企业使用低公害车辆,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十)着力打造“物流产业整合”工程,提升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优化物流产业布局,打破部门、地区间的分割和保护,创造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资源利用的市场化;加强现有资源整合力度,提高组织化程度,改变我市物流行业存在的小、散、乱、低等落后现象;从本地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科学引导物流业发展,防止盲目攀比和重复建设。通过高起点规划建设新的物流园区,整合、迁并现有的物流园区;加快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和项目,促进现有物流企业改造升级;完善产业链配套服务、推动同业态集聚发展以及整顿规范货运配载市场秩序等措施,提高我市物流业的总体水平。到2011年,形成5-8个定位明确、功能完备、具有区域服务能力的功能型物流园区;20-30个特色明显、依托相应载体平台、具有行业配套能力的专业型物流基地(中心);一批业态先进、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规模型物流企业。同时,大力促进物流业区域联动,发挥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作用,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共同推动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十一)着力发展总部经济,提升城市辐射能力。充分发挥我市产业、技术和科教人才优势,以研发、营销等产业高端环节为重点,以政策扶持和科学规划为保障,以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环境为突破,坚持内外并举、培育和引进相结合,加快培育壮大本地总部企业,积极吸引外资总部经济。统筹规划,构建具有区域特色、错位发展的总部经济格局。加强统筹协调,有效整合资源,以科学规划引领总部经济发展。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产业集聚基地规划统筹布局总部基地,分门别类相对集中安排总部用地。鼓励跨国公司和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重点围绕“三谷三基地”建设,形成高端服务业企业总部集聚基地。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总部企业,实现由低端制造向管理、市场、技术研发高端环节拓展。以现代物流、金融为重点,积极吸引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等职能性总部。以“走出去”为重点,鼓励我市具有总部经济发展趋势的大企业、大集团,更大步伐地“走出去”,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和资源空间,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

  四、优化重点物流园区布局

  根据各板块交通运输条件,有针对性地打造各具特色的物流区域,主要包括江阴港口物流区域、宜兴生产性物流区域、锡山制造业物流区域、惠山运输配送物流区域、新区口岸物流区域、中心城区商贸物流配送区域等。

  (一)江阴港口物流区域。江阴市以长江港口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港口物流服务业。充分利用沿江的港口、仓储运输条件,发展以无缝钢管、金属材料、石化产品和粮油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努力把江阴临港新城物流园区建设为具有特色的区域物资配送中心,成为长江三角洲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

  (二)宜兴生产性物流区域。宜兴市以区域特色产业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生产性物流服务业。充分利用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港二类口岸、104国道、新长铁路交叉处的交通优势,重点建设发展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主要发挥物资配送、多式联运等服务功能,在服务当地经济同时,辐射苏浙皖三省交界区域。同时,加快推进宜兴港口岸建设。

  (三)锡山制造业物流区域。锡山区以交通道口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制造业物流服务业。依托良好的交通枢纽优势和拥有的物资集散地资源,努力建成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物流为一体的立足苏锡常城市圈、辐射全国的现代综合物流集聚区域。

  (四)惠山运输配送物流区域。惠山区以新长铁路、城际铁路惠山站区为载体,整合铁路、公路、水路物流要素和资源,建设成为无锡市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新区口岸物流区域。无锡新区以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口岸保税物流服务业,提升无锡国际综合物流中心功能,优化通关条件,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大型货运代理公司、物流公司,努力扩大进出口货物的通关量,逐步形成集进出口货物集散和国内原辅材料及产成品的仓储、分拨、配送为一体的国际物流中心。

  (六)中心城区商贸物流区域。中心城区以商业经济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商贸物流服务业。重点构建由商贸批发、连锁零售两个层次和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农产品三类产品组成的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发展市域共同配送,逐步提高物流配送的社会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物流领导小组)代表市政府负责本计划的组织实施,确定物流产业调整提升的年度目标任务和责任部门,列入市政府目标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推进,及时会同市有关职能部门解决困难问题,强化对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和主要工作目标任务的跟踪服务,组织检查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各地区、各部门配套实施情况。

  (二)强化规划调控。加强对全市物流产业空间发展布局的科学规划论证,使物流业发展布局与全市功能布局、产业规划、交通网络、资源环境等进行有机衔接。引导物流项目、物流企业向物流基地和园区集中,提升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加强物流产业规划的严肃性,加大监督执法力度,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凡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物流项目、用地100亩以上的物流园区,立项需同时报送市物流领导小组办公室,需组织论证的须由市物流领导小组办公室参加,推动小型物流企业进入园区。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