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体制机制创新工程。
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分级管理、市县为主、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教育结构、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各市、县(市、区)要打破部门、行业、学校类型界限,围绕优势学校、优势专业,采取划转、合并、迁建等方式,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支持以市为主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全省五年建设5个以上职业教育园区,在有条件的园区内建设区域性、开放式、资源共享的公共实训基地。完善并落实投资优惠政策,广泛吸引省内外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股等多种形式投资兴办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开放办学,推进职业院校城乡、区域、国际合作和交流。深化职业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专职岗位与兼职岗位相结合的岗位聘用制度,支持公办职业院校在核定的编制内,按规定拿出一定的编制专门面向社会聘用紧缺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职务评审办法和校长任职管理办法,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
五、政策措施
(一)健全稳定的长效投入机制。
全省通过政府、社会、院校等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大省建设经费。省、市、县(市、区)财政逐年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省财政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按照不低于中部六省平均水平安排,用于职业教育大省的重点工程建设。市、县(市、区)依法保障职业教育发展经费需求,到2012年使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不低于中部六省平均水平。
1.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达50%以上,并按照不低于城市教育费附加30%的标准由财政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经费的10%-20%用于农村职业教育。省安排的财政扶贫资金的10%用于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用于教育部分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10%。县级政府要按照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安排成人教育费用,统筹用于职业教育培训。企业必须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用于职工教育培训。
2.拓展职业教育融资渠道。各级政府要建立信用担保平台和贷款贴息制度,省政府指定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作为全省职业教育担保平台,利用国家开发银行部分贷款和国际援助贷款扶持全省各类职业院校建设和发展。各市、县(市、区)政府也要指定担保机构,建立信用担保平台,积极协调有关银行、金融机构为职业院校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要积极向各商业银行推荐优质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争取商业银行适当下浮贷款利率等优惠政策。积极探索职业院校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