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有利于杜绝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为重点,优先协调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按规划、分步骤地建设一批有示范效应、有较强辐射功能、具备相应层次功能的物流项目。
4.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区别对待差异化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基础条件,优化资源组合,运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将现有物流资源从功能和利用效率上得到全面提升。以整合物流资源为基础,以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目标,坚持整合与构建相结合,促进现代物流的有序良性发展。
5.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发挥政府鼓励、引导和支持作用,营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必要氛围,充分发挥企业在物流市场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尤其是骨干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
(三)发展目标。
力争在2009年改善物流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保持产业稳定发展。到2011年,建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网络,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物流运输格局,构建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一批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培植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较为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物流业发展区域布局。
根据国家物流区域布局,我省为中部物流区域,南昌为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综合考虑我省交通格局、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以及与周边省市的相互关系等因素,重点发展五大物流区域,构建三级节点。构建以省会南昌为中心的高效便捷、功能完备、货畅其流、集散有序、布局合理的现代物流网络。五大物流区域是南昌、赣西、赣南、赣北、赣东物流区域,构成我省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大开放式物流框架。每个物流区域的主要中心城市建设地区性物流节点。其中,南昌为国内区域性物流节点;九江、赣州、鹰潭为国内地区性物流节点;新余、宜春、萍乡、上饶、景德镇、抚州、吉安为省级物流圈重要节点。依托五大物流区域和三级物流节点,重点建设一批综合性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具有不同层次的专业化配送中心。加快建设不同功能的现代物流园区,着力把南昌建成全国区域性物流基地,把江西打造成中部地区现代物流的主要枢纽。
(二)推动社会物流资源整合。
加大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拍卖、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整合分散的部门物流资源,改造提高,完善功能,发挥效益。鼓励联合经营,合作经营,发展多式联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综合效率,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衔接的物流运输机制,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引导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要。加快物流相关配套服务业的发展,发展和引进物流中介服务企业、物流咨询企业、物流基地建设企业、物流设备制造企业、物流技术开发和研究机构等,形成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
(三)加快培育各种专业物流主体。
鼓励企业投资物流业,发展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运输、仓储、配送、货代、批发等综合性物流企业。加快培育各类专业物流,包括:钢铁物流,将主业从原料到产品物流相关业务剥离,建立具有交易功能、仓储运转、加工配送、信息分析处理、融资、对外贸易和综合服务功能的钢铁物流基地;有色金属物流,合理整合从矿产、原材料到各种深加工产品各环节的物流资源,提高物流工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的整体优化;建材物流,以专业性较强的大型物流企业为支撑,推进建材物流企业与大型仓储式建材超市的联合;汽车物流,发展专业化、信息化的第三方汽车物流,提高供应链中各环节集成的信息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农产品物流,鼓励引导物流企业深入农村市场,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商贸业物流,鼓励商贸物流企业建设配送中心,发展连锁超市、便民店、专营店、专卖店等多种商业模式,逐步构建安全、快捷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口岸物流,大力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货运资质的国际货代、船代等口岸服务企业,充分发挥海关、检验检疫等查验机构的作用,以多式联运为基础建立口岸通道,形成立体口岸货运网络;陶瓷、烟花、化工等其它特殊商品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