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积极推进我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按照国家制订的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我省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全省性公路运输信息网络和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以及其他运输与服务方式的信息网络。推动我省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各设区市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加快构建商务、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的物流管理与服务公共信息平台,扶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成长。
(五)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大力推广集装技术和单元化装载技术,推行托盘化单元装载运输方式,大力发展大吨位厢式货车和甩挂运输组织方式,推广网络化运输。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货运等系统信息平台,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广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订货系统(EOS)、客户关系管理(CRM)、物流信息系统(LMS)等先进技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快实现物流的信息化。
(六)推广物流标准化体系。
根据国家制定的物流标准,加快物流管理、技术和服务标准的推广,鼓励我省企业和有关方面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识、物流装备设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
四、重点工程
(一)多式联运与转运设施工程。
要进一步依托现有交通运输设施,促进多式联运通道与多式联运转运设施有机结合。到2011年,在现有6条多式联运通道,即南昌-深圳铁运线路、南昌-厦门铁运线路、南昌-上海铁运线路、赣州-厦门铁运线路、赣州-深圳铁运线路、南昌-上海水运线路基础上,新开多式联运口岸通道5条,分别是赣州、抚州、鹰潭、新余-九江城西港水运口岸通道,南昌铁路口岸-抚州-福州港通道,萍乡(万载)-九江(南昌)-上海烟花爆竹运输通道,宜春-黄埔铁路口岸物流通道,九江水运口岸-上海、赣州-香港农副产品口岸绿色通道。
到2011年,在现有8个口岸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即南昌南站铁路口岸作业区、赣州东站口岸作业区、赣州经济开发区公路口岸作业区、新余铁路货场口岸作业区、南昌白水湖国际集装箱码头口岸作业区、南昌物流保税区(B)、九江水运口岸、南昌航空口岸基础上,新建多式联运转运设施13个,分别是:萍乡上栗县烟花爆竹物流中心、宜春万载县烟花爆竹物流中心、九江城西港区与京九铁路相接的进港铁路、九江城西港物流基地冷链中心、九江水运口岸化工仓储中心、南昌昌北铁路物流园、赣州南站铁路物流园区、宜春(高安)建陶物流园区、鹰潭国际集装箱码头、抚州铁路物流园区、宜春市铁路口岸物流园区、江西电子口岸二期工程、国际集装箱调配电子信息服务中心。
(二)物流园区工程。
根据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规划,以及不同区域物流需求,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重点建设一批综合性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具有不同功能的物流中心、专业化配送中心。培育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创建知名物流服务品牌。加快建设不同功能的现代物流园区以及服务于规划区内产业配套的综合性、专业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建设应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充分发挥铁路等运输优势,综合利用已有、规划和在建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重点项目见下表:
物流区域 区域范围 建设项目
南昌物流区域 包括南昌地区各县区,并辐射周边丰城、高安、樟树、永修等部分市县 昌北国际航空物流园、南昌保税物流中心、江西冶电能源物流配送中心、供储物流中心、昌南物流中心、高安建筑陶瓷物流园、樟树医药化工物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