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湖南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分布图(略)
市州79个县市的分布格局,其中有25个县市有10家以上的生产企业,有6个市州和6个县市生产企业数达到或超过100家(见表2)。
(2)企业规模和品牌建设
表3 湖南省烟花爆竹现有品牌一览表
名 称
| 全省
| 浏阳
| 醴陵
| 其他
| 备注
|
国家地理标志注册保护
| 1
| 1
|
|
| 浏阳花炮
|
中国驰名商标
| 3
| 3
|
|
| 浏阳花炮、东信烟花、庆泰烟花
|
省级名牌
|
| 5
| 1
|
|
|
全省烟花爆竹企业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200家,其中金生、东信、飞鹰、庆泰、官渡、文家玩具、神马等7家花炮集团产值突破1亿元,吉腾、河口等9 家花炮集团产值超5000万元;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有555家,年产值在300万元以下的有 1100家。“浏阳花炮”,“东信烟花”等被誉为中国驰名商标(见表3),已有5家企业取得省级名牌认证。
(3)技术支撑机构
在湖南职业安全技术学院、长沙市职业技术学院建有烟花爆竹大、中专院校,其中湖南职业安全技术学院是全国唯一的设有烟花爆竹专业的大专院校,全省现有烟花爆竹专业设计机构3家,安全评价机构10家,安全质量检测检验机构2家,全国烟花爆竹技术标准委员会设在浏阳,另设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烟花爆竹检测中心、长沙市花炮工程技术中心。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区域集中度低。全省2748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平均年产值437万元,分布在13个市州的79个县市,既不利于烟花爆竹原辅材料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也加大了高危产业的安全监管难度。另一方面,随着浏阳烟花企业向外地投资建厂的增多,一些非传统产区甚至一些原来不生产烟花爆竹的市县也在发展烟花爆竹产业,进一步分散了烟花爆竹产业布局。
(2)低水平重复建设多,行业恶性竞争严重。尽管浏阳花炮享誉全球,但随着非主产区烟花爆竹产业的发展,烟花爆竹产品同质性竞争严重,特别是在鞭炮产业,小规模企业产品缺乏竞争力,行业利润在逐年下降,无法体现高风险产业的高收益,且产业利润主要集中在流通领域,生产企业无力增加安全投入。
(3)科研投入严重不足,技术创新力量弱。烟花爆竹由于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重小,国家和政府的基础研发投入少,企业自身赢利能力弱,行业整体素质偏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新型安全环保型药物缺乏,特别是焰火燃放由于缺乏设计、编排、音乐、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燃放技术还没有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4)产品标准、原材料质量标准及焰火燃放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严重滞后。烟花爆竹产品无标可依,新产品研发自由度过大,为满足市场的刺激性需求,产品中药量已超出娱乐性安全产品范畴;原材料质量标准采用普通工业品标准,不适合烟花爆竹生产安全质量需要;冷光烟花、舞台烟花等产品的制作和燃放无标可依;烟花爆竹生产用机械设备标准严重缺失。烟花爆竹标准化工作的滞后,已严重影响全省烟花爆竹产业升级和生产燃放安全。
(5)非法生产仍然存在,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烟花爆竹企业从家庭作坊规范而来,其生产工艺的简单和原材料的易得是烟花爆竹非法生产存在的客观原因。在烟花爆竹的传统产区,非法生产仍不同程度存在。尽管全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由2003年的143人下降到2008年的53人,年均下降幅度达12.6%,亿元产值死亡率0.48,但事故总量仍处于全国前列。
(6)部分地区烟花爆竹已成为政府和社会负担。除浏阳、醴陵主产区和少数传统产区外,烟花爆竹对农民就业的贡献已越来越小,随着农民就业渠道的多元化和对烟花爆竹高危险性的认识,愿意从业的人员大幅下降,主产区员工缺口达30%,其他县市区达50-60%,部分厂家聘用年老体弱人员,增加了安全隐患。在税收贡献方面,一些非主产区企业年纳税不足1万元,与政府的监管成本、事故发生后政府的救助费支出形成巨大反差。
(三) 湖南省烟花爆竹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世界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大型庆典活动的开展带动了全球焰火专业燃放的发展,也刺激了全球烟花爆竹的生产消费。在国内,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200多个城市烟花爆竹燃放的“禁改限”,北京奥运焰火圆满燃放带来的喜庆感染,以及部分省市退出烟花爆竹生产,湖南烟花爆竹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但是,随着以人为本与安全发展的政府执政理念的深入,安全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烟花爆竹出口通道受阻等问题成为烟花爆竹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此外,湖南作为烟花爆竹出口大省,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大幅降低也给湖南烟花爆竹出口带来困难。
二、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基本思想和目标
(一) 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