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具体工作由有关的行政机构承担。
第十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在职能分解的基础上设立内设机构。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立派出机构或者直属机构。
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管理的行政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立派出机构。
第十一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及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和直属机构的名称应当规范,并与该机构的类型和职能相称。
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称委员会、办公厅(室)、局;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管理的行政机构称局;市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称处、室,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派出机构或者直属机构和工作部门管理的行政机构的派出机构称分局、所。
区、县(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称办公室、局,其内设机构称科、室;区、县(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派出机构或者直属机构称所、队。
确因工作需要,设定与本条规定不一致的机构名称的,由该机构的批准机关决定。
第十二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最高级别分别为副厅级、正处级、正科级;市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的最高级别为正处级,区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的最高级别为正科级。
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不设下属机构。因工作需要确需设立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管理权限和程序审批。
区、县(市)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不设下属机构。
第三章 编制管理
第十四条 行政机构的编制在上级机关核定的总额内,依据职能配置确定。
行政机构的编制是指人员定额和领导职数。编制总额分为市,区、县(市),乡(镇)三级,不得相互挤占。
第十五条 行政机构的编制是各机构人员调配、职务任免和财政经费拨付的依据。
行政机构不得超编使用工作人员,其领导人员应当在确定的职数限额内调配。
第十六条 行政机构的编制在行政机构设立时确定。行政机构的编制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行政机构的人员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