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坚持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并重的原则。在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服务业,为国内外游客和城乡居民提供了较高层次生活服务的同时,重点抓好会展业、现代物流、商务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4、坚持重点项目带动的原则。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根据我市实际,策划、准备和组织实施一批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培育现代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5、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在强化政策引导的同时,充分发挥服务企业的主体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推动力。
四、优先发展比较优势明显、体现高原特色的旅游业
紧紧围绕建设高原旅游名城的目标,以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开发精品旅游线路为主线,形成特色突出、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着力强化西宁整体旅游形象,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我市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
1、精心培育“中国夏都”旅游圈,加快建设青藏高原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要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为内涵,以特色为根本,全力打造西宁200公里范围内“中国夏都”旅游圈。加强西宁与互助、循化、门源、祁连、贵德、同仁、西海镇等区域内各景区(点)的合作与互动,优化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内容。科学规划一批星级宾馆和特色餐饮、购物街,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功能;深入挖掘西宁独特的历史、民族、民俗文化,提升旅游休闲、体验功能;不断改善交通、住宿、餐饮、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承载和服务能力。
2、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加快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各区县要依托自身优势和特色,加大对旅游资源的挖掘,建设和开发体现民族特色、文化历史内涵、民俗艺术特色和具有生态资源优势的旅游景区,积极开发建设生态度假游、城区历史文化购物游、高原美食游、园区工业游、健身休闲娱乐游等专项产品,形成西宁旅游强势品牌,提升旅游产品的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
3、扩大旅游宣传推介,规范旅游商品市场。以“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为抓手,加大西宁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力度。以环西宁“中国夏都”旅游圈促销联合体为骨干,利用经贸、旅游、文化宣传推介等多种平台,对西宁旅游资源进行广泛推介。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走出去,开展海外、境外客源市场促销活动,重点加强对欧美、日韩、东南亚和我国港澳台市场宣传推介。着力规划开发建设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购物场所,方便游客购物与消费。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继续实施城镇规划精品工程和旅游配套设施工程,改善城市面貌,突出城市个性,提升城市文化,彰显城市魅力,逐步向一街一景、一区一特方向发展。完善各景区(点)及景区内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强旅游综合信息库、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旅游咨询网络体系,竭力为中外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票务订购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旅游交通、住宿、导游服务等信息化服务水平,塑造西宁旅游目的地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