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面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听证、发证、变更、延续以及特别规定程序实行流程再造,明确实施条件、审批程序和时限要求,完善各环节工作流程和管理规范。各级、各部门对取消审批后仍需加强监管的事项,根据事项的性质、内容和要求,要建立健全后续监管制度,加强事中检查和事后稽查,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防止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后出现监管职能“缺位”或“不到位”现象。
(四)大幅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按照高效、便民的要求,减少环节,简化手续,尽最大努力缩短审批时间。不得擅自变相设置审批,增加办事环节;对联合审批事项,主办部门和协办部门应相互配合,共同制定管理办法,着力解决审批职能交叉、权责脱节和多头审批等问题,确保审批工作有序、快捷进行。为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每个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不得超过两级审查;每个保留行政审批事项在法定期限的基础上,按照审批时间最短、效率最高的要求,承诺办理期限。
(五)大力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积极推进网上审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逐步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审查、决定和告知等环节的网上办理,从现在起用2年左右的时间,建成涵盖全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所有行政审批事项一体化的网上办理系统。同时,建立具有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评估、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
(六)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新增行政审批事项严格审核论证机制,有关部门对拟新设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充分听取意见。研究建立专家咨询和民意征集机制,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审批事项,要进行听证。建立和完善行政许可决定公示制度、行政许可听证制度以及行政许可的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制度。严格规范行政审批收费行为,对向相对人收取费用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将收费依据、标准和程序予以公开。加强对与行政审批关联的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其行政行为,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外,行政机关不得指定或变相指定中介机构为当事人提供服务,不得将中介机构出具的书面文件作为审批前置条件。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对本实施意见提出的主要任务进行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务求取得实效。为加强对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政府建立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和协调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研究省政府各部门需要取消和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建议,督促省政府各部门做好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和衔接处理工作等。各级、各部门也要落实领导责任,保障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