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三、路线
(一)赞同初步设计提出的路线起终点位置及路线主要控制点。
(二)大岭背隧道段(K1+403~K2+900),初步设计提供了两个比较方案:推荐线方案,路线在岭后村南侧山坡展线,穿过大岭背隧道后,沿山坡下坡至山脚对面桔子地,路线长约1.496公里,该方案需征地27亩,无房屋拆迁,路基土石方约5.5万方,隧道长约550米/1座,造价约2239万元。比较线方案,路线在岭后村南侧山坡展线,穿过大岭背隧道后,沿山坡下坡至比较段终点,路线长约1.54公里,该方案需征地26亩,无房屋拆迁,路基土石方约5.8万方,隧道长约490米/1座,造价约2255万元。推荐线方案路线指标相对较高,隧道长度稍长,且投资省;比较线隧道出口处在弯道上,且地质条件较差。经综合比较,赞同设计采用推荐线方案。建议进一步优化大岭背隧道进洞口位置,尽量避免隧道接线的高填方。
(三)小沟隧道路段(K2+990~K4+380),初步设计提供了两个比较方案:推荐方案,路线在脚岗村对面桔子地,穿过小沟隧道、跨小沟溪后接鸭路岭老路,路线长约1.39公里,该方案需征地37亩,房屋拆迁1347平方米,路基土石方6.2万方,隧道1座长235米,最大纵坡7%,造价约1735万元;比较方案B,路线在脚岗村对面沿山坡展线,经小沟村,跨小沟溪后接鸭路岭老路,路线长约1.475公里,该方案需征地35亩,房屋拆迁1510平方米,路基土石方5.4万方,最大纵坡7.9%,造价约495万元。推荐方案路线平纵指标相对较高,对小沟村影响较小,但隧道地质条件较差,造价较高;比较线方案纵坡较大,路线穿小沟村过,拆迁量较大,对营运安全不利。经综合比较,原则赞同采用推荐线方案。建议进一步做技术经济比较。
(四)K3+850~K4+800段为7%左右反向纵坡,建议调整纵坡变坡点,以减小纵坡。
(五)K4~K5、K10~K12、K13~K14段,建议进一步优化平纵线形,以减少土石方数量。
四、路基、路面
(一)赞同初步设计提出的路基横断面布置形式及几何尺寸。
(二)赞同面层采用水泥砼路面。黄茶至童前段,采用22厘米厚水泥砼面层,基层为18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挖方路段垫层采用15厘米厚级配沙砾;童前至大俱源段,采用22厘米厚水泥砼面层,基层为15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
(三)对于岩质较好边坡,建议采用光面爆破。建议全线进行边坡详细地质调查提出针对性处理方案,宜以植物防护为主。
(四)请设计单位按环保、水保等要求细化弃渣场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