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防灾避险绿地总体布局图
⑥.近期建设规划图
3.设计引导
3.1 防灾公园
3.1.1 选址
防灾公园应交通便利,地形相对平坦,周边空旷,无泥石流、洪涝等次生灾害影响,距次生灾害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国家现行重大危险源和防火的有关标准规范要求。无易燃易爆及有害化学物品的影响,无建筑物倒塌等的影响,确保避险人员安全。
3.1.2布局与分区
场地要求:场地面积根据城市规模,不应低于表一第2项指标的要求,须与两条及以上救援疏散通道相连。绿地应为开敞式,应考虑避险需求,有效避险面积不宜小于绿地总面积的60%。人均有效避险面积1~2㎡,周边应设置防火安全带,宽度应宽于 25m,且园内应划分区块,区块之间应设防火安全带。如果中心避险绿地周围有木制建筑物群且风速较大,应当加宽防火安全带。
出入口设置:不少于两个双向快速交通出入口,并应设置应急备用出入口。出入口布置相应的设施,至少有一个进出口设置无障碍通道。
防灾功能分区:防灾公园应至少具备以下几个功能区,救灾指挥区、物资存储与装卸区、避灾与灾后重建生活营地、临时医疗区、对外交通区(停车场与直升机临时停机坪)。
3.1.3 设施
·基础设施
①供水
水源:须与城市供水管网相连并设有独立的供水设施如地下水井、或封闭式蓄水池。保证饮用水3升/人?天。
②排水:
应设置独立的排污系统,污水应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医疗卫生污水、应急厕所污水应进行收集外运集中处理。
③供电:
应采用双电源供电,配备有便携式发电机组,并储备有备用燃料。
④通信:
须设置固定电话,并应设置移动通信设施,使无线信号覆盖避险避险绿地。宜配备卫星无线通讯设施(一般通讯中断后的紧急通讯系统)。设置广播系统,配备监控系统。
·救灾机构及占地要求
①救灾指挥中心:
功能:统筹指挥整个救灾行动,指挥救援和安置,对救援人员进行调度。配置监控广播系统,固定电话和无线通讯设备。保证救灾指挥中心与城市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畅通。
建筑面积宜大于200 平方米,抗震等级须在《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室外空地(搭建帐篷)不小于500 平方米。
布局原则:靠近服务性出入口,便于交通组织和信息传递等。
②应急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