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持统筹规划与综合配套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规划烤烟、经济作物及其它产业的协调发展,组装配套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建立以烟为主的轮作机制。因地制宜地布局 “烟、粮、林、牧、工、商”等多元化经济模式,实现我市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目标任务
全市力争通过2年左右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基本改变以“小农生产、分散种植、粗放经营、人畜作业”的传统烟叶生产方式,推动我市烟叶发展走上“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之路,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夯实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基础,推进贵阳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建设:推进烟地治理,全面完善配套烟水、机耕道、育苗工场、烘烤工场、烟草农业机械、烟叶站点、防雹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区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和提高综合生产的能力。
(二)烟叶产量产值指标:烟叶每年种植面积达到16.67万亩,总产量50万担,单产150公斤以上,亩产值2300元以上,上等烟叶40%左右,上中等烟叶90%左右,等级合格率80%,实现烟叶产销平衡。
(三)生产技术:建立烟草科学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应用体系,全面提高烟叶生产技术水平和烟叶科技创新水平,提高烟草科技成果转化率,实现烟叶生产集约化经营。
(四)生产组织:构建现代烟叶生产组织体系,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健全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体系,实现“六个统一”,促进烟叶生产技术标准化、劳动过程机械化、操作环节专业化、经营管理信息化。
(五)信息保障:大力推进烟叶生产信息化建设,在气象预报、栽培技术、防灾减害、烟叶烘烤、生产收购等环节实行信息化管理,不断推进精准管理和生产经营信息化。
(六)业务管理:完善烟叶业务管理模式,统一烟叶业务流程、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加强体制机制研究,强化政策支撑,全面提高烟叶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七)多种经营:建立烟草种植的长效机制,加大综合生产业务沟通力度,整合社会资金,发挥资源的综合配置效力,实现多种产业的配套经营,增加合作组织经营效益,实现农产品产业化和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工作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