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项目带动和资源整合,积极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和服务环境,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为实现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高效、经济、快捷的物流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运作、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满足物流需求的实际出发,走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道路,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发挥政府宏观引导和鼓励支持作用,制定落实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扶持重要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物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坚持统筹规划、协调联动。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划管理职能,统筹布局,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城市地域的空间发展趋势相适应。做好地区、行业、部门之间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协调和衔接,明晰物流层次,提高节点效率,防止盲目攀比和重复建设。
3.坚持资源整合、集约发展。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的物流资源,对物流设施实行新建和改扩建相结合,注重物流设施建设与工业园区、专业集贸市场建设相配套,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积极培育服务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和特色鲜明的专业化中小型物流企业。
4.坚持服务创新、科学发展。不断创新物流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物流服务的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一体化,坚持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注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废气污染和交通拥堵,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三)总体布局。
全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以银川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为核心,以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四个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为支撑,紧密结合当地的市场需求、产业特点、发展水平、设施状况等基础条件,合理规划布局一批功能定位明确的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业服务型、国际贸易服务型或综合服务型的物流基础设施,依托信息化完善城乡配送网络,构建辐射周边、联接国内、通达江海、连通国际的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
(四)发展目标。
到2012年:
——初步形成以银川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为核心,以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四个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为支撑的现代物流布局主框架。
——通过建设一批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进一步提升物流业的服务水平,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网络基本形成。
——培育10家以上3A级和2家以上4A级大型物流企业,依托口岸和空港的国际货代和国际空运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全社会物流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2%以上,物流业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重下降到18%左右。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全区现代物流布局主框架。
构建以银川为核心,以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为支撑的全区现代物流布局主框架。以宁夏国际空港物流中心、宁夏交通物流园区、银川铁路物流园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物流园区、石嘴山惠农陆路口岸、吴忠清真产业物流中心、中卫迎水桥物流中心、海原新区物流中心、固原物流中心为重点,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东中部物流区域的有效衔接。
1.加快推进银川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银川市被国家确定为欧亚大陆桥西陇海经济带重点开发的城市,是陕甘宁蒙周边地区10万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范围内的区域中心城市。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将银川列为全国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因此要充分发挥银川市在陕甘宁蒙毗邻地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大银川”战略带动银川市物流产业发展,以物流产业的发展促进“大银川”辐射功能的发挥,构建银川立体式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把银川市建设成为立足宁夏、面向全国、服务全区及周边地区,辐射中东、中亚和东南亚等地区,具备货物大进大出及区域分拨配送功能的国内重要的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
充分发挥首府工业聚集、商贸发达、物流基础设施较完备的优势,重点加快空中走廊建设、陆路口岸建设、铁路通道建设。
立足长远,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功能定位明确、分工合理的综合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业服务型、国际贸易服务型的物流园区(中心)。围绕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商贸、医药、设施农业等产业,启动建设一批专项物流基础设施和配送节点。
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推进以银川为中心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大力培育中邮物流等大型综合性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
重要物流项目:
(1)宁夏国际空港物流中心。功能定位为国际贸易服务型物流园区。位于灵武市临河镇南部,北依银川河东机场,南靠太中银铁路,西临银灵吴高速公路。总占地5782亩,项目总投资47.3亿元,分三期进行建设。园区规划有保税出口加工区、航空货运配送区、仓储加工区、商贸展示区和办公管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