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合政〔2009〕6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试行)》(皖发〔2008〕17号)和《合肥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合政〔2008〕142号)文件精神,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工作安排》(厅〔2009〕9号)要求,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合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合肥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七月二十九日
合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年)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当前高新技术产业的突出代表。2009-2012年是合肥奋力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加速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尽快确立电子信息产业在合肥工业经济中的支柱先导地位,充分发挥其对其它支柱产业发展的加速与倍增作用,是实现“工业立市、创新推动”战略目标的重点任务和重要突破口。为进一步推动合肥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合肥实际,制定合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
2008年,合肥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不含电冰箱、洗衣机、小家电及电信服务企业)完成产值2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工业增加值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1.2%。目前全市纳入电子信息产业统计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有238家,企业从业人员数约3.6万人。
(二)产业优势。
1.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显现。合肥高新区初步形成了软件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基地、电子信息服务外包基地,经开区形成了以捷敏电子、国晶微电子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新站区即将形成以合肥京东方为代表的新型显示器件和电子原器件产业基地,老城区形成了以中国科大、合肥工大、安徽大学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和人才培育基地。此外,与电子信息产业密切相关的汽车、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等优势行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合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企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近年来,企业承担国家863等科技攻关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千余项。由安徽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开发的“基于本体的交通系统驾驶员个性化培训技术开发及标准化”项目、科大讯飞开发的“KD系列汉语文语转换系统”项目、合肥美亚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SS--型数字化色选机”项目、合肥工大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CR12002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综合信息平台”等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