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3.软件产业及外包发展迅速。2007年,合肥软件、系统集成、软件出口及外包收入40亿元,2008年达到约52亿元,同比增长32%。至2008年底,全市软件产业已认定并通过年审的软件企业共250余家,已登记软件产品1100余件。软件产品年销售额突破亿元的企业有10家,超千万元的有35家。软件产品应用范围涉及语音合成、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安全生产、交通监控、企业ERP、网络通信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同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软件企业。软件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相互拉动,逐步形成稳步、快速发展的趋势。

  4.基础条件与产业发展环境日趋改善。合肥市是国家唯一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龙头城市,具有较为明显的产业技术研发、政策环境、人力资源、商务成本和区位优势。合肥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环境和发展所需的保障条件已得到了极大改善,初步建立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资源共享体系,为重大项目的实施和产业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主导产品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行业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不强,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明显,产业集聚效应难以显现;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未能有效形成,市场网络和物流建设滞后;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

  二、面临的发展形势

  近年来,世界电子信息技术出现一系列重大突破,发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正在采用新技术向高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多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速度高出国家GDP增长速度2-3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不少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体仍将延续快速发展态势。

  (一)发展趋势。

  1.产业发展呈现新趋势,产业链成为新的竞争点。产业发展主体由以外资为主向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转变;产业区域格局由以沿海地区为主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集群转变;产业结构由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软件业与信息服务业协调发展转变;技术发展战略由以引进为主向引进、创新、强化标准转变。

  2.电子信息技术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关键技术领域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微电子技术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向多媒体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网络技术向多业务、高性能和无线互联技术实用化方向发展;通信技术向宽带化、个性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软件技术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显示技术向大屏幕、平板方向发展;整机设计向小型化、轻量化、便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元器件研制向微型、片式、集成、低功耗、高性能方向发展;电子材料开发向优质、低成本、无铅无毒、循环利用方向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