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将“治未病”作为落实“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方针的重要举措,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以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市、县(市)中医院要全面开展“治未病”试点工作,并选择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加,积极探索和规范“治未病”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不断推进“治未病”工作,使城乡群众切实感受到独特的“以健康为中心、减少疾病发生、促进健康的自主行为、增进人群健康”的中医药服务,推进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的良性发展。
四、不断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十)加强培养中医药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制定实施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遴选一批中医药领域重点人才进行重点资助和培养,造就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新一代中医药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尽快形成一支中医功底扎实、现代知识丰富、创新能力较强、专业技术精湛的中医药创新团队。对在中医药领域科研、教学、成果转化、疑难病症诊治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人才,优先推荐申报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组织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专科进修、专题研修,培训一批中医药骨干人才;深入实施“中医青苗培养工程”,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大师承教育力度,提高中医人员特别是中青年中医师中医临床基本功和能力。挑选一批中青年西医临床骨干进行系统中医药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培育新一代中西医结合人才。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中医药继续教育资源,严格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制度。重点加强中医药管理人才、全科技能型人才、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员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努力培养出一批县级中医院管理人才、专科专病技术骨干、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
(十一)提高基层中医药队伍素质。利用省财政补助招募大学生、定向培养大专生、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政策,推进县(市、区)大力补充中医药人员充实乡镇医疗机构。通过施行相关引导政策,鼓励各类中医药人才到基层工作,建立一批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和基层中医药专业人员培训基地,选拔一批中医药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开展农村名中医师带徒活动,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的脱产培训项目,遴选乡镇卫生院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或执助医师参加临床强化进修工作;加强已参加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乡村医生的管理服务,促其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型。
五、着力组织中医技术创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