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主要问题
我市交通虽有较大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从总体上看,目前珠海交通仍处在综合交通的末梢,交通网络辐射空间不足,交通弱势地位未能得到根本改变。
1、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所需资金量大,由于珠海自身财力有限,无法充分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已经直接影响的到珠海的经济发展。为此,市委市政府正积极多方筹措资金,科学、合理安排建设程序,同时也希望中央和省政府加大对珠海的资金扶持,加快珠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2、公路网密度、等级偏低。经过多年的发展,珠海市公路网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公路网规模仍显不足,通车里程偏少。2007年珠海公路网密度为80公里/百平方公里,而同期香港和新加坡的道路密度分别为350和311公里/百平方公里,珠海与之相比有很大差距,且公路总里程的66%是三级及以下公路。我市公路主骨架还未形成,对内东西部交通联系仅仅靠珠海大道。港口、机场、口岸三大节点高速公路仍未贯通。近年来,通过江珠高速公路、粤西沿海高速公路的建设,珠海对外运输通道能力明显增强,但对外通道能力不足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尤其是珠海通往深圳、香港的东部陆路通道,运行距离长,物流成本高,整个通道“通而不畅”。珠海铁路建设才刚刚开始,对外交通不畅、腹地范围过小、辐射空间不足已成为珠海交通最薄弱环节。
3、珠海港在历次交通部编制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由于其重要的区位,一直定位为我国沿海港口的主要港口。但港口集疏运通道薄弱,至今不通铁路,集装箱运输,特别是远洋运输还没有发展起来,致使主要港口地位难以形成。2007年珠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712万吨,仅占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的4.4%,集装箱运量仅有63.1万TEU,不及同处珠三角西岸的中山126万TEU和江门73万TEU。
4、珠海机场自1995年通航以来,受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旅客吞吐量一直在75万人次的水平浮动,机场利用率仅6%,造成机场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制约因素:一是没有开通机场口岸,与香港机场互动受到制约。二是机场集疏运网络建设滞后,与周边城市通达能力弱。
5、拱北地区是规划中港珠澳大桥登陆点,同时拱北口岸也是我国的第二大陆路口岸。近年来游客经拱北口岸出境年均增长两成左右,2007年通关旅客达8436.5万人次。港珠澳大桥在拱北登陆,广珠城际轨道终点站也在拱北口岸落地,再加上长途客运站、公交站,可以预见该地区的交通组织将非常困难,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6、珠海市客货运站场建设滞后,与珠海城市定位不相适应。
(二)主要建议
为了更好地落实《纲要》,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我们认为在政府层面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