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服装、化纤、家用纺织品、棉纺织、印染、铝型材、新型建筑材料、盐化工、煤化工、农药、橡胶轮胎、电动车等12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第二批)的通知

  (一)加快培植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建设新型建材基地。结合我市建材行业实际,尽快培育和组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要为大企业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市场导向、企业自愿和行政推动结合起来,组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大公司、大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控股、参股和委托经营等形式,加速对各类中小企业兼并联合。最终建设以潍坊华潍电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新型墙材生产基地、以鲁清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新型防水材料基地、以潍坊塑料建材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新型管材管件基地。
  (二)实施名牌战略,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和引导企业注重品牌建设,把争创名牌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与“做强做大”、“做精做优”有机结合起来,与提高经济效益、扩大企业知名度有机结合起来,开拓国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建材深加工产品出口比重,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办厂,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带动技术、设备和劳务出口,拓宽我市建材工业的发展空间。
  (三)坚持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建材工业绿色化进程。把建材工业的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以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墙体材料、混凝土及水泥制品等建材产业能消纳低品位原料、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的优势,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落实国家对建材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消减废弃物的鼓励政策,支持发展能源和资源投入少,废物和污染物排放低,不污染环境并可回收利用的绿色建材产品;加强绿色建材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装备,开发先进的环保型生产工艺技术,提高资源回收再利用能力。加快淘汰生产方式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建材企业,大力发展节能、节水、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材行业现代化进程。加大对科技进步的投入,提高工业自动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工质量和技术水平。在陶瓷、墙体材料等传统建材领域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围绕结构调整、工艺创新、产品开发、质量控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成果改造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大型企业集团和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要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利用,加快企业内部局域网建设,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决策的自动化、智能化、科学化和网络化,在发展中用先进技术引领市场,在竞争中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赢得市场,实现我市建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潍坊市盐化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1年)
(潍坊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潍坊市化工建材行业办公室)

  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也是化学工业必不可少的基础原料。盐化工产品用途极为广泛,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纯碱和烧碱两大工业是我国原盐消费主导行业,其主要产品两碱及液氯、盐酸是轻工、造纸、纺织、建材、化学品等许多工业行业生产的基础原料。为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加快培育壮大盐化工产业,实现盐化工产业的调整振兴,特制订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市是全国最大的盐及盐化工生产基地,发展盐化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08年,全市原盐年生产能力达到1350万吨,占全国海盐产量50%,占全国原盐产量25%;溴素年生产能力达到9.8万吨/年,占全国总量75%。随着技术改造投入的大幅度增加,主要技术装备达到9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离子膜烧碱、重质纯碱等高档次产品比例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滨海生态化工产业园、渤海精细化工产业区、海天海洋化工产业区等特色园区快速发展,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有6家企业进入全市工业百强。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1家,过10亿元的3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亚星集团技术中心先后研制成功的20多种新型化学材料,其中8种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和国家重点新产品,含氯聚合物材料的研究领域已达到世界级研发水平。由山东寿光新龙电化集团和北京瑞思达化工设备公司联合开发的干法乙炔制聚氯乙烯新技术,采用以雾态水喷在电石粉上使之分解,产生的电石渣为含水量4%~10%的干粉末,电石水解率大于99%。耗水量仅为原来的1/10,耗电量低,实现污染零排放。
  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市盐化工产业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生产装置规模偏小。生产装置规模偏小,达不到规模水平,影响市场竞争力。如离子膜法烧碱装置,发达国家工厂规模已趋于大型化,美国杜邦公司55万吨/年、英国Runcom公司40万吨/年、日本鹿岛公司30万吨/年。二是加工深度不够。现有产业以粗加工型原料产品为主,仍以资源能源外延式增长的发展方式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和产品结构层次较低。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掌握的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重要份额的产品不多。四是节能减排任务重。由于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足,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工艺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环境保护和“三废”治理任务繁重。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延伸产业链为核心,以集约利用资源为原则,强化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充分利用我市现有资源与产业优势,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性能好、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大的深加工产品,将我市打造成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盐化工生产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积极跟踪国际、国内化工市场需求动态,适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挖掘市场消费潜力,拓展市场空间,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聚集发展原则。优化布局,提高准入门槛,总量控制,淘汰落后。加快优势产业区域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产品深加工能力,拉长产业链,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区域特色产品,实现产业集群化、园区化。
  3、技术进步原则。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强化核心技术培育。抓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生产工艺、路线,提升装备水平,降低能源消耗。
  4、可持续发展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水平,把行业发展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统一起来,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5、国际化原则。承接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鼓励企业加强与跨国企业战略合作,引进资本、技术、品牌和管理,提高行业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三)发展目标
  到2011年,盐化工产业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纯碱500万吨,烧碱114万吨,氯化聚乙烯26万吨、溴素10万吨。纯碱、氯碱等主要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80%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全国最大并具世界先进水平的盐化工产品基地。新增中国名牌1个,山东名牌3个;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加强对盐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进一步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
  三、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以滨海生态化工产业园、渤海精细化工产业区、海天海洋化工产业区为依托,充分利用我市海洋化工资源优势,保持盐-两碱-溴产业优势,积极开展海盐及苦卤综合利用精深加工技术开发,大力发展盐化工、溴系列、苦卤系列、精细化工系列产品,形成以两碱、溴素为主导产品,以碱、氯、溴深加工产品为基础的独具特色的盐化工产业体系。
  (一)优化产品结构
  1、两碱。依托原盐和地下卤水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有序开采、综合利用地下卤水资源,控制原盐、溴素的生产规模,实现盐溴配套联产。两碱,重点控制总量,严格限制新增布点,加快企业装备更新改造进程,提高重质纯碱和离子膜烧碱的比例,提高纯碱、烧碱的就地加工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拉长产业链,开发以纯碱、烧碱为主导产品的盐化工及系列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碱、溴素为主导产品,积极开发碱、溴及苦卤的延伸产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实现资源在区域内闭路循环和废物资源化,形成独具特色的盐及盐化工产业群体。
  纯碱:一是对现有装置进行挖潜改造、节能降耗,搞好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二是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重质纯碱的比例,使其达到80%以上,其中低盐重质纯碱达到60%以上。三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现有装备,提高装置技术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四是加大硝钠盐、白碳黑、过碳酸钠等纯碱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尽快形成规模优势,使纯碱就地深加工率达到50%以上。同时,在条件成熟时,建设浮法玻璃等高耗碱生产装置。依托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海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大力发展深加工产品,主要发展过碳酸钠、硝酸钠、亚硝酸钠、白炭黑等产品,形成规模化和系列化。到2011年,纯碱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
  氯碱:实施总量控制,严格限制新增布点,优化布局结构。以氯定碱,突出重点与规模,走以氯产品为主的路子。拉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优化产业结构。在发展无机氯产品的同时,重点发展有机氯产品、耗氯精细化学品等系列产品。加强氯碱与石油化工相结合。通过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的发展,推动氯碱工业和有机氯产品的发展,并带动相关工业的快速发展。加快装备更新改造进程,逐步降低隔膜碱比例,提高离子膜碱比例。依托潍坊亚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昌邑海能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大地盐化集团有限公司和寿光新龙电化集团等企业,重点发展以乙烯、电石为原料的大规模聚氯乙烯,以PE、PP等高分子材料为原料的氯化高聚物系列产品,以氢气为原料的双氧水、加氢精制产品,含氯农药和医药等精细化工产品和含氯中间体等,拉长产业链条。到2011年,氯化聚乙烯年生产能力达到26万吨;烧碱年生产能力达到114万吨,离子膜碱比重达到80%以上,30%和45%浓度离子膜碱的综合能耗分别低于400和520公斤标煤,30%和42%隔膜碱的综合能耗分别低于860和1080公斤标煤。
  2、溴素及深加工。按照“以盐定溴”的原则,控制总量,大力发展溴素的深加工产品。以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天信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高纯无机溴化物、溴素阻燃剂、医药、农药、感光材料和染料中间体等溴素深加工产品,形成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建成国内一流的溴制品生产基地。到2011年,溴素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
  3、苦卤化工。搞好苦卤的综合利用,提高苦卤综合利用水平。以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海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依托,重点发展氢氧化镁、氯化镁、氯化钾等以镁、钾、钠产品为主的苦卤化工系列产品。
  (二)建设三大化工产业区
  1、滨海生态化工产业园。以滨海开发区为依托,加快海化集团的膨胀,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海洋化工。在做强做大盐化工的同时,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产业,建成全国最大、产品技术和工艺装备具世界先进水平的生态海洋化工产品基地。
  2、渤海精细化工产业区。以羊口精细化工工业园为基础,重点发展盐化工、溴系列化工制品、阻燃剂及医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业,建成全国最大的海洋精细化工集群。
  3、海天海洋化工产业区。以海天生物化工项目区为依托,重点发展阻燃剂、溴酸盐、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燃料中间体等溴深加工产品,发展海洋化工产业,形成海洋化工产业聚集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