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增加值完成6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7.5%,比目前提高4.4个百分点。
5、医药行业: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2010年收入55亿元,2011年销售收入75亿元,2012年力争100亿元。2012年,形成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医药产业基地,打造华北“药都”。
到2012年再获得10张新药证书;形成2个质量标准完善现代中成药。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达到3%。争取建成1个面向全行业、产学研共建的开放式技术创新平台,并在探索技术平台新的运行机制方面取得突破。建立1个符合国家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药品安全性评价中心、2个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争取威奇达药业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普德药业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建设2个现代化大型药品配送中心。
2012年,全行业销售收入实现100亿元,增加值完成3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4.7%,比目前提高2.2个百分点。
6.煤化工行业:2012年,.全市煤化工产业转化煤炭能力达到1000万吨。其中,甲醇生产能加20万吨,销售收入22.8亿;合成橡胶6万吨,销售收入18亿;焦炭、焦油深加工等产品生产能力逾300万吨,销售收入37亿,煤基燃料50亿,基本形成资源优化配置、规模优势明显、产业布局合理、链条有效衔接的煤化工产业格局。
2012年,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增加值完成7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5%。
7、建材行业:
(1)水泥产量突破1000万吨
2012年,水泥总产量突破1000万吨。其中:日产4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占总产量的比重达到70%,城镇商品混凝土与散装水泥推广应用率达到80%以上。重点生产企业冀东水泥年产500万吨,广灵富成180万吨,兴旺集团180万吨,广灵绿川150万吨,七峰山水泥50万吨。
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在城区、矿区、南郊区等达到70%以上,其余县区达到50%,基本实现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
浑源石材工业园区石材本地加工率达到90%以上,基本不出售石材荒料。
石墨制品、玻璃纤维制品、保温耐火材料要有新的突破。
(2)资源及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逐年降低7%。
水泥工业单位综合能耗逐年下降7%,石灰石资源利用率达到85%,新建日产40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必须配备风冷式低温余热发电机组。
万块标准砖墙体材料综合能耗由0.7吨标煤下降到0.5吨。
(3)环境治理效果再上新台阶
全部建材企业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有关规定,实现达标排放。
2012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完成增加值3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3.7%,比目前提高1.5个百分点。
三、落实调整和振兴措施的主要任务
(一)煤炭行业
1、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
结合同煤集团资源枯竭矿井的破产,要加快建设同忻、新东周窑、马道头等一批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矿井,确保同煤集团总产能的有效弥补和提高;加大地方煤矿整合力度,逐步改造提升一批年产500万吨的地方煤矿。
2、加快资源整合步伐
按照资源优化配置和“关小、改中、上大”的原则,加快市地方煤矿资源整合,煤矿总数控制在70个以内、产能控制在5000万吨左右。重点实施同煤集团、山西煤炭进出口总公司、中煤集团、山西煤炭运销总公司等公司对产煤县区地方煤矿的资源整合。
3、加强煤矿安全建设
加快煤矿安全设备和设施的更新改造、提高煤矿安全技术水平,依靠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促进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投入。到2012年,全市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3以下。
4、提高资源回收率
全市矿井平均回收率达到80%以上。
5、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在煤炭生产、加工、转化、消费领域建立起全面科学的污染物排放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建成一批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点控制区、示范小区和样板工程,加强对各环节的环境监测,实施从勘探、开发、加工、转换、利用、传输的全过程环境管理,减少环境代价。
(二)电力行业
重点发展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的大容量、高参数、节水机组的坑口电厂,确保新建火电厂全部使用空冷机组和脱硫设备;大力发展单机30万千瓦的热电联产机组;适度发展5万千瓦以上的煤歼石和综合利用电厂,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延伸电力工业产业链,积极介入镁合金、碳素制品、硅锰、硅铁合金等。加快完善市内各电压等级的电网建设,在满足市内供电的前提下,积极扩大对外输电项目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