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建议
1.实施新课程教学,语文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要全面把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内容,领会精神实质,同时还要了解高中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明确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在高中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统摄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积极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2.了解语文新课程的结构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特点:必修课程由“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由五个系列构成,每个系列可以开发出若干个模块。要积极探索选修课教学中资源利用与开发、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等一系列问题,创造性地组织好语文选修课的教学。
要把握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总体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展创新。准确把握必修课程关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具体课程目标和选修课程关于五个系列的具体课程目标。要正确处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即时目标与长效目标等关系。依据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的不同特点、不同功能及其内在联系制订和选择课程目标的达成策略。
3.认识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全面发挥语文课程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实施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能够胜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自觉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师的课堂实施水平。
4.认真开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研究工作。教科书是最重要的课堂教育资源,要正确把握新课程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把握教科书的结构体系,理解教科书模块之间的联系和各模块的丰富内涵,了解必修课程内容和选修课程内容的关系;把握教科书的特点,能够针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要切实做好对学生选用教科书的指导工作。
5.加强新课程教学研究工作。 新课程教学研究重点要放在优化教学过程上面,总结探讨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明确教学过程遵循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等关系,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优化的要求,切实解决新课程教学的一系列具体问题。
开展教学常规研究,不断探索具有科学性、操作性、灵活性、选择性,并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式方法。
开展教学策略的研究,积极进行主体性、探究性、开放性、民主性等多方面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开展选修课程的教学研究,做好选修课程的教学和开发工作;研究选修课程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问题,探索选修课的教学组织方式。
五、评价建议
1.建立新课程评价理念。评价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在高中整个阶段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以评价手段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2.进行学习评价,重点研究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如,如何确定发展性评价的重点;提供什么样的情景才合适;评分方法如何确定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建立自信,形成学习能力等等。通过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尝试建立学生语文学科成长记录袋,制定高中学生语文学业成绩测试及学分管理的实施方案。
要十分重视学生模块学业评价工作。模块学业成绩评价包括终结性的学业成绩测验和过程性评价两个方面。模块学业成绩由学校认定,教育行政部门和专业机构负责监控。选修课的评价与必修课的评价应有所不同,要注意选修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评价方式也应具有多样性,例如,可以开卷笔试,也可以采用小论文、演讲、口试等多种方式。
3.开展新课程评价的研究工作,切实解决传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评价内容要改变过去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的倾向,重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评价标准要改变过去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的倾向,重视体现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评价方法要改变传统的笔纸考试为主、过多倚重量化结果的做法,重视采用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评价主体要改变过去被评价者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的现象,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评价重心要改变过去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的做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4.开展对语文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研究。“以学论教” 是教师评价改革的重点;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是教学内容、过程和效果。对一堂课的评价,要关注教师是否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应该观察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强调学生文化的积累、语感的培养、情感的体验、思维能力的训练、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教学中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教师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加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语文课程资源指的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除了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外,还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等。此外,教师与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根据教学情景的需要而收集到的教学信息、生活信息、音像资料等也是重要的资源。
3.学校应认识到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城市有城市课程资源的优势,农村也有农村独特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树立强烈的利用和开发资源的意识,认真分析当地的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努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4.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此外,学校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逐步推动语文课程新资源生成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校际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5.各级教研部门要重视新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研究,切实帮助学校和教师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尤其要对课堂教学资源、新教材活动方案的组织实施、专题教学资源的整合、语文选修课程的开发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促进课程改革实验水平的不断提高。
七、保障措施
1.省高中语文学科新课程专家指导组及各市州相应的专业支持机构,各级教学科研专业机构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学科教学推进方案,指导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推进工作。加强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指导、服务和决策咨询等工作,对实施过程进行跟踪评估和检查,在教学常规管理、课堂教学、考试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专业支持。
各级专业支持机构要依托样本校,组织多种形式的研讨交流活动,努力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发现和培养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各级语文教研员,要以学校为基点,以课程改革研究为中心,统筹安排语文的教研活动,特别要重视抓好校本研修,并结合实际及时转化研究成果,为我省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提供优质服务。
2.建立并完善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语文教学教研与管理机制。学校要建立相应的教学指导机构,形成有效的教学研究机制,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校本教研,并主动寻求专业支持,以解决语文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坚持以教学科研为先导,把改进课堂教学的研究贯穿到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3.开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评估,定期跟踪调研,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采取有效措施适时引领调整。结合高中新课程评价制度的整体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课程优化的评价体系和语文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加强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研究。
4.加强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和硬件建设。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要加快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硬件建设,努力开发有利于语文学科新课程实施的教育资源,特别要解决目前与选修课程相适应、相配套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
5.提高语文课程管理的科学性。学校要建立与课程发展相适应的课程管理制度与机制,从课程支持、课程组织和课程实施等方面实施对课程的相应管理,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
八、教学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
1.重视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教学过渡和衔接问题。一是观念上的衔接,要认真研读《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了解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情形,在实践中体现新课程基本理念;二是高中教学本身的衔接,要研究高中新课程的继承与革新问题,教师要做好大纲教材教学与课标教材教学的衔接和过渡工作。
2.大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温故知新,采取能满足学生需求的多种教学方式;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切实解决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因为教材容量大、课时有限而导致时间严重不足的矛盾。
3.教材容量大,体例新,综合性强,专题性突出,教师要对教科书做全面了解,系统把握,防止造成教学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重复;要注重课标教材模块中各板块教学的均衡性。
4.课标教材教学要解放思想,在资源利用、教材处理、策略选择和学习评价等问题上逐渐克服习惯的影响,把新课程理念变成生动有效的教学实践。
九、研究专题
依据新课程的特点和实施的需要,湖北省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专家指导组提出下列课题供学校、教师开展研究。
专题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课标教材研究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比较研究
(2)课标教材与大纲教材比较研究
专题二: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研究
(1)语文知识及其教学研究
(2)教材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3)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基于模块和学段的教学内容研究
(5)选修课教学内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