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二)

  各级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指导小组,要注意研究课程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对学校试验工作提供具体指导,并为同级课程改革试验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
  (三)建立适应新课程的教研制度
  教学实施离不开教研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障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要求我们改进和完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作用,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如:各级教科研部门要积极组织思想政治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新课程专题研讨活动,促使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课学术团体的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教学研究;要组织开展新课程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评比、课件制作评比、教学案例分析评比、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科评优活动对教师学习研究的激励、导向、交流、合作作用;针对目前新课程实验教学课程资源不足和开发利用不够的实际,注意加强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网络教研平台和资源库的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要建立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依据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建立、健全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把基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课例研讨活动制度化,强调授课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强调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等。
  加强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注意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注重基于问题、基于实践的行动研究,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善于把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用课题研究的成果推进教学,在教研活动中展示、推广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让更多同伴分享经验、分担困惑。在新的历史条件和课程背景下,要特别加强对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四)加强学校教学质量监测
  充分发挥质量监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开发和利用监测信息,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科学、翔实、便捷的统计数据和分析资料,促使学校在按要求保证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开设、教学时间和师资配备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五)建立健全保障和激励机制
  思想政治课是加强和改进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加强和改进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组织保证。
  各地要建立多种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探索思想政治新课程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附件5: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落实《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提出的任务,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结合我省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课程。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实验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普通高中的学生通过历史新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二、课程目标与任务
  《标准》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履行其育人的职能。它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通过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实现下列目标: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1)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2)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2)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2)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3)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三、课程设置
  (一)了解新课程结构
  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历史科目的课程体系如下: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人文与社会

历史

必修

选修

选修Ⅰ

选修Ⅱ

历史(Ⅰ):政治史

历史(Ⅱ):经济和社会生活史

历史(Ⅲ):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史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5)探索历史的奥秘

(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根据当地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由学校开设


  依据《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
  必修课程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通过历史必修课程的学习,能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学会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的目标,为其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选修课程由选修I和选修II模块组成,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选修I模块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需要、分类别分层次设置。选修I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个模块。六个模块采用主题式的“并联”设计,没有学习次序上的先后之分。
  选修II模块是普通高中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和学生兴趣开发的课程,由学校自主开发,供学生选择。
  (二)把握新课程内容
  1.必修模块
  历史(Ⅰ)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共有9个专题。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历史(Ⅱ)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了解自古以来中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人类为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进一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认识,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选修Ⅰ模块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了解人类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掌握近代争取民主反对专制斗争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思想流派、政治制度等基本史实;了解民主思想的起源与主要观点,辨别和比较不同流派的民主思想、不同表现形式的民主制度;收集历史上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评价,形成历史的进步意识;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对阻碍历史进步的专制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统治持批判态度,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了解20世纪战争与和平运动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进一步弘扬世界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不畏强敌、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