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五)

  ②选择与设计学习内容:体育教师应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等,并考虑本校的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特点,具体选择、设计和安排学习内容。
  ③分配上课时数:体育教师应将有助于实现学习目标的内容、教与学的主要手段等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
  (3)制订学时计划
  学时计划是单元教学的具体执行计划,是以一个学时为单位来设计和安排的。学时计划的制订应反映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步骤、教与学的方法及手段、场地布置、保护与帮助、运动负荷、教学反馈等方面内容。学时计划的形式强调多样化,操作时采用文字、表格、流程图等形式。
  (4)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突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性: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要保证绝大多数教学时间用于体育实践活动,在充分保证体育实践课的前提下,也可以安排少量课时讲授体育的有关知识,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关材料,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或掌握体育知识和方法。
  保证教学计划安排和实施的灵活性:在制订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时,应根据教学和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内容的性质、作用和难易程度进行安排。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还可根据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4.加强教学管理,规范课堂教学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给学校留充分选择的空间和余地,这有助于体育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特色、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工作,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同时,促使体育教师面临许多新问题和困难,如教学计划的制订,学生的选项教学以及场地器材的安排等问题,因此,各校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新问题,制订新策略,充分保护和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规范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点鲜明的体育教学特色。
  5.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完成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各地区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学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体育教学条件达不到办学标准的学校还大量存在,因此学校和教师应摒弃“等靠”的思想,挖掘地方体育文化的特点和学校的体育运动传统,体现时代性、选择性和民族性,形成自己的体育课程资源特色。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六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二是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要求农村地区体育器材缺乏的学校,必须自制一、两种简易器材,如:沙包、轮胎、毽子等,以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三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包括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开发等;四是课外和校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五是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的开发;六是体育与健康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6.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体育教学研究,充分发挥体育教研组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职能,在深入学习领会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精神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编写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计划,针对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坚持反思教学情况,定期检查教学计划、课程目标完成的情况,以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进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施。同时,教师要在夯实体育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强体育专业素养的提高,一专多能,以适应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选项教学的要求。
  五、评价建议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成绩、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等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课程的教与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责任制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途径,教学评价过程一般包括确定评价目标、选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收集评价所需要的信息、依据标准进行评价四个步骤。
  1.学生学习评价的建议
  (1)学习评价的目的
  ①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及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
  ②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不足和原因,以便改进教学;
  ③发现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
  ④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2)学习评价重点的转变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内容与传统的体育课程相比有较大转变,因此,学习评价的重点也相应有所转变(表2)。
  表2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重点的转变

 

不太强调

比较强调

1

评价运动成绩

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

2

评价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记忆

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评价单一运动技术掌握的水平

评价所选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

4

仅评价最终成绩

既评价最终成绩,又重视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

5

仅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相结合


  (3)学习评价的内容
  课程标准在构建评价体系的时候,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体能、知识与技能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体能的评价:学生体能学习成绩评价的内容有助于促进学生体能的全面发展,各校可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自行安排,具体的考核项目学生可以有一定的选择权。
  ②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成绩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以及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专项运动技能掌握与运用情况的评价应根据各校和学生选择的具体运动项目进行,具体的评价内容可以包括规定动作的展示,在教学比赛中学生所学专项运动技能的运用、学生擅长技能的展示。
  ③学习态度的评价:学生学习态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与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行为表现。
  ④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学生情意表现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学生合作精神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⑤健康行为的评价:学生健康行为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如是否吸烟和酗酒、饮食习惯等)、遵守作息制度的情况、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等。
  (4)学习评价的方法
  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口头评价、测验、技能评定、展示、成长记录、量表评价等。体能的评价可采用测验、成长记录等方法;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可采用观察、展示、技能评定、口头评价、测验等方法;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的评价可采用观察、量表评价、口头评价等方法;健康行为的评价可采用观察、口头评价、量表评价等方法。
  在评价时,要注意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相结合,普通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的评价应根据各校的教学条件、学生情况、评价项目等采用等级评定或百分制评价。
  (5)学习评价的形式
  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进行的评价。
  相互评价--学生对组内其他成员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进行的评价。
  教师评价--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程度、行为表现和进行幅度等,参照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情况,对学生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五个方面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以及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中,体育教师应积极指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并加大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在成绩评价中的比重。
  (6)学习评价建议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的程度进行的判断等级评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应注意:
  ①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选择性--学习评价应以《标准》中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为依据,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具体的评价内容学生应有一定的选择权。
  ②评价方法的个体差异性--学习评价应有利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的实现,并能考虑到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以充分激发与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
  ③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学习评价应注意发挥高中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将学生和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为了保证学习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降低评价的消极影响,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走出只重视评价的甄别功能的误区,在评价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以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和教育功能。同时,还应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所擅长的项目和内容来参与评价。
  现以排球运动模块单元教学计划为例提供一个高中学生进行选项学习评价案例(表3)供参考。
  表3  排球运动学习评价表
  学号     姓名   性别     年级   

      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自评分

(20%)

互评分

(20%)

师评分2

(60%)

合计分

权 重

得 分

运动技能

传球

    

0.4

 

垫球

     

扣球

     

发球

     

学习态度

    

0.1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0.1

 

健康行为

    

0.1

 

体 能

50米

  

0.3

 

1分钟跳绳

  

 

引体向上(男)

仰卧起坐(女)

  

 

综合评定等级

 

实 上 课 时

 

总 分

 

任课教师评语:

  

                     签 章:    

             年  月  日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