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定期到辖区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三)社区传染病等预防控制
1、疫情报告和监测。执行国家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负责法定传染病报告和网络直报工作;协助本辖区疾病控制与预防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开展传染病监测、疫情调查和传染病漏报调查;协助疾控机构开展预防接种效果评估与监测。
2、预防接种。负责辖区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登记及统计、报告;开展国家规定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和补种;及时向上级疾控机构报告预防接种中遇到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不设立预防接种点,主要负责社区内接种对象的管理和免疫预防健康教育工作,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儿童免疫接种工作。
3、结核病防治。对发现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疑似肺结核病人进行登记、报告并及时转诊到辖区结核病防治机构;在结核病防治机构指导下,协助对辖区非住院结核病人进行规范化治疗管理,做好治疗记录;协助辖区结核病防治机构对网络直报肺结核和疑似肺结核病人进行追踪。
4、性病、艾滋病防治。在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指导下,协助对辖区非住院艾滋病人进行规范化治疗随访管理以及心理和健康行为干预;协助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开展艾滋病患者、感染者及其家属社区关怀;配合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开展干预工作。
5、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配合上级疾控机构开展地方病、寄生虫病疫情和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协助上级疾控机构开展有关防治工作。
(四)社区慢性病预防控制
1、建立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团队,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
2、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筛查,对35岁以上人群实施首诊测血压制度。对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肿瘤、慢阻肺等五种慢性病进行登记与统计,掌握社区居民患病情况。
3、对本社区已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定期随访。一级高血压随访每季度不少于1次,二级高血压随访每2个月不少于1次,三级高血压随访每月不少于1次;糖尿病随访每季度不少于1次。
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开展社区慢性病饮食、运动、控烟等危险因素干预活动。
(五)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1、开展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2、识别常见精神疾病,对新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动员病人参加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或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