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二)实施兴绿富民工程,全面提升绿色产业质量效益水平。按照“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专业化布局”的要求,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设施林业建设力度,大力推动绿色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全力打造唯一性林产品,不断满足首都市场的消费需求。一是加快发展果品产业。不断巩固、扩大有机化栽培成果,实施面积266.7公顷;加大主题文化园、名家名品园、精品观光采摘园建设力度,全年建成各类观光果园80个,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观光采摘、休闲游览的场所。二是加快发展花卉产业。以举办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为契机,做好北京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的宣传与实施,做好国内外花卉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和推广,着力提升花卉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全年重点引进彩色马蹄莲、金正日花等名优花卉优良品种10个以上,建设名优花卉生产示范基地20公顷。继续推进种苗、蜂业和森林旅游的发展,为农民就业增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三是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实施面积2000公顷,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优化建设模式,搞好示范基地建设,提高林下经济发展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提高建设质量及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产业园2个,观光采摘园17个。
  (三)实施安全保障工程,全面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水平。一是大力加强森林火灾防控能力建设。按照完善“四个机制”、加强“四项建设”的总体思路,围绕提升森林安全的控制能力,分期分批抓紧落实《北京市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不断改善技术装备和通讯设施。继续增建一批瞭望塔和视频监控设施建设,使瞭望覆盖率达到90%;大力加强通讯指挥体系建设,确保快速、及时、准确传递火场信息;按照“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和机具装备体系建设,努力达到“发生火情,30分钟赶到火场”的要求。二是继续做好以美国白蛾为重点的危险性林木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加大动态监测力度,加强无公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全年实行飞防1000架次,释放周氏啮小蜂30亿头、赤眼蜂5亿头;进一步完善与首都周边地区的联防联治机制,确保在北京不出现林木有害生物灾害;采取整合资源、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林木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的新途径。三是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和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完善野生动物救护和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加大濒危动植物研究保护力度,切实维护生物多样性。
  (四)实施生态文化工程,全面提升园林绿化服务民生水平。生态文化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先进文化,是强化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园林绿化实现惠民富民的核心要素。要抓住首都园林绿化的社会公益性、文化游憩性和科普教育性、高端消费性等特征,尽快启动具有自身特色生态文化的研究推动工作。一是要大力发展都市园林文化。按照“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秀文化”的要求,抓紧编制出台全市公园事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健全管理监督机制,推进精品公园评比,全面提升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服务水平。以迎接建国60周年为契机,全面加强对全市公园尤其是历史名园和风景名胜区的环境整治,深入挖掘首都园林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整合文化资源,办好文化活动,优化文化陈展,着力打响精品园林文化品牌。要全力以赴组织好“十一”期间首都各界重大游园活动和各区县市民游园观光活动,通过精心策划和推出一批重大文化展演活动,让中外游人充分领略历史古都博大精深的皇家园林特色,尽情体验文化名城深厚悠远的自然人文风情,努力使首都园林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代表首都形象的重要舞台、具有国际影响的行业典范。二是要大力发展山野森林文化。以林场、苗圃、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各类林木绿地资源为载体,加强民俗旅游文化园、果品观光采摘园、观花赏花休闲园等一批主题文化公园建设,深入挖掘郊野田园文化、游园休闲文化、森林康体文化的内涵,培育果品采摘、休闲游憩、森林旅游、花卉博览等森林文化产业,让更多农民依托秀美山川增收致富,使更多市民享受生态文化,建设绿色北京。三是要大力发展生态科普文化。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途径,大力普及园林绿化知识和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消费观,不断增强广大市民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参与绿化、支持绿化的热情。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