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 工作内容
| 责任科室
|
一、材料审核指标责任分工
|
1.工作保障
| 每年为未成年人办2件以上实事项目,有实施方案、有资金保障、有专人负责、有完成时间、有督促检查。
| 各科站室
|
2.分工合作
| 1)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制定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
2)在实施重点工作、组织专项治理中,与有关单位密切合作,形成整体合力;
3)与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联合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教育实践活动≥3(次/年)。
| 1)政研室、宣传科
2)政研室、基教科、团委、宣传科
3)基教科、团委、宣传科
|
3.责任落实
| 1)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范畴;
2)明确分管领导、分管处室,严格实行责任制,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 1)办公室、督导室
2)组织人事科
|
4.群众参与
| 1)组织开展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
2)认真听取群众对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建议,利用报刊、网络、电话等方式,建立了畅通的沟通渠道。
| 基教科、团委、宣传科
|
5.社会组织参与
| 引导、支持社会各界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扶贫帮困等活动。
| 计财科、资助中心
|
6.德育保证机制
| 1)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纳入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作为中小学督导的重要内容,作为对学校和校长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
2)建立健全并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和升学的重要参考依据;
3)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设立家长接待日、组织教师家访和建立社区活动联系卡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共同做好德育工作;
4)设立或确定主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职能机构,或由专职人员管理;
5)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经费保证。
| 1)基教科、督导室
2)3)基教科
4)组织人事科
5)计财科
|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学习宣传
| 1)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
2)坚持不懈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理解;
3)广泛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 1)基教科、教研室
2)3)宣传科、团委、基教科
|
8.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
| 以“体验亲情”、“和谐校园”、“爱心奉献”为重点,整合现有德育资源,精心设计活动项目,广泛深入地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 团委、基教科、宣传科
|
9.课堂德育
| 1)按照课程计划开设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无减少课时和挪用现象;
2)各门课程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的德育资源,在教学中落实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3)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地域文化、传统美德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1)基教科
2)3)教研室、基教科
|
10.日常德育
| 1)校会、班会、团队活动制度化;
2)定期开展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集体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优化校风学风;
3)开展法制、国防、网络道德、毒品预防、环境、节能、反对邪教和封建迷信等教育。
| 1)2)基教科、团委
3)督导室、体卫艺科、宣传科、基教科、团委
|
11.实践活动
| 1)利用重要纪念日、节庆日等时机,集中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2)利用假期及综合实践课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社区志愿服务以及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时间达到课程方案规定的要求。(初中生≥20天/学年;高中生≥30天/学年)。
| 基教科、教研室
|
12.心理教育
| 1)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建立相应的培训和进修机制;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
| 基教科
|
13.健康素质
| 1)每学年召开运动会,经常因地制宜地开展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
2)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中小学生体质达到及格等级以上。
| 体卫艺科
|
14.德育队伍
| 1)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普通中学明确专门机构主管德育工作,城市小学、农村乡镇中心小学有1名教导主任分管德育;
2)选配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形成了班主任聘任、培训、考核、评优等制度;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小学校按规定配备少先队辅导员;
4)选派优秀公安干警或其它司法人员担任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保证每学期到校上法制教育课;
5)建立和完善校外辅导员制度,选聘热心少先队工作、有经验的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
| 1)2)基教科、组织人事科
3)团委
4)督导室
5)团委
|
15.师德建设
| 1)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适时组织培训,开展主题教育;
2)严格师德考核,建立奖惩机制,无造成不良影响的失德现象发生;
3)重视并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1)教师办
2)组织人事科、教育工会
3)教师办
|
16.团队建设
| 1)把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布局,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评估范畴;
2)各级共青团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积极参与同级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工作;
3)学校团队组织健全,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做团队工作;
4)积极办好中学生业余党校、团校,做好初中生“团队衔接”和高中生“推优入党”工作;
5)重视中学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工作,支持和指导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 1)督导室
2)3)4)5)团委
|
17.学校文化
| 举办歌咏、书画、读书演讲、科技小发明等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
| 基教科、团委、体卫艺科、宣传科
|
18.校园安全
|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 安办、体卫艺科
|
19.组织指导
| 1)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安排,制定并实施家庭教育工作规划;
2)成立由妇联、教育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家庭教育工作协调机构,并定期开展活动。
| 基教科、团委
|
20.家长学校
| 1)地级市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组织,依托社区(村)、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企事业机关单位等,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手段,形成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模式;
2)家长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并能正常开展活动;
3)开展创建示范家长学校活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4)在城市社区建立家长学校,在建制村设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 基教科
|
21.家教活动
| 1)深入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
2)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组织开展宣讲活动;
3)针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实际情况,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
| 1)基教科
2)团委
3)基教科
|
22.精神文明创建
| 1)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实践活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2)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创建活动;
3)建立表彰奖励思想道德先进分子和集体的机制;
| 1)2)宣传科、团委、基教科
3)基教科、团委
|
23.社区(村)未成年人教育工作队伍
| 建立教师进社区制度,城市有专门的社区教师,农村中小学校指派专门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在节假日开展活动。
| 职成教科、组织人事科、教师办
|
24.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 1)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2)配合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构开展工作,形成机制完善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
3)及时发现并查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
| 1)宣传科、督导室
2)团委
3)督导室
|
25.网络阵地
| 支持鼓励开办面向青少年的网站,开展健康有益的网络科普、文化活动。
| 电教馆、基教科、团委、宣传科
|
26.免费开放措施
| 校外活动场所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对未成年人个人参观实行半票;
| 基教科
|
27.服务保障
| 校外活动场所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
| 基教科
|
28.加强规划和建设
| 1)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或资助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
2)市里建立一所适合未成年人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基地;
| 1)职成教科、体卫艺科
2)基教科
|
29.体现公益性
原则
| 校外活动场所无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无挤占、挪用、租借等现象。
| 基教科
|
30.衔接措施
| 1)成立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校外活动,整合各类校外场所资源,促进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效衔接;
2)教育行政部门把校外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3)中小学校把校外活动列入教学安排,主动加强与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的联系;
4)校外活动场所制定了为未成年人开展活动提供便利的方案并有实际举措。
| 基教科
|
31.活动开展
| 1)校外活动场所根据学校校外活动的需要,及时调整活动内容,精心设计开发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活动项目;
2)校外活动场所采取流动少年宫、科普大篷车、巡回展览等方式,主动走进学校、社区、村,积极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娱乐活动,每个校外活动场所每学年送活动下基层总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3)校外活动场所将组织接待中小学生轮流免费参加校外活动列入工作日程,每周安排不少于三个半天。
| 基教科
|
32.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 1)配合有关部门对发生在校园周边,侵害师生人身、财产权利的刑事和治安案件,实行专案专人责任制;
2)配合有关部门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强化治安管理;
| 办公室
|
33.关爱行动
| 1)开展“代理家长”、“亲情电话”、“城乡少年手拉手”、组建“留守小队”等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
2)农村中小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监护人联系、结对帮扶、寄宿优先等制度;
3)抓好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和管理,为留守儿童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4)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区域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 1)团委、基教科
2)4)基教科
3)计财科
|
34.流入地解决
就地入学
| 1)建立以公办学校为主,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入学问题基本解决;
2)教育行政部门对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学校,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
3)学校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 1)基教科
2)基教科、计财科、教师办、教研室
3)基教科 团委
|
35.流出地积极配合
| 1)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妥善管理外出学生的学籍档案,随时掌握学生的流动去向;
2)免费、及时为外出学生办理转学手续,为返乡就学的学生安排入学;
3)流出地政府与流入地政府加强联系,共同做好流动儿童的管理服务工作。
| 基教科
|
36.流浪儿童
| 1)协助做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有健全的流浪儿童教育制度;
2)依法打击强迫、诱骗、教唆未成年人流浪行乞和违法犯罪的不法行为;
| 1)基础教育科
2)督导室
|
37.孤残儿童
| 1)具备就读能力的孤儿和残疾儿童,能够及时就近入学,并受到必要的照顾;
2)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85%(未实现“两基”地区≥60%),根据需要设立特殊教育学校;
| 1)基教科
2)计财科
|
38.边缘儿童
| 1)构建有效的社会帮教网络,对边缘儿童进行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帮教工作;
2)根据需要设置专门学校,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
| 1)基教科
2)计财科 基教科
|
39.其他工作
| 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宣传报道。
| 宣传科
|
40.儿童读物
| 积极推出未成年人读物。
| 体卫艺科、基教科、宣传科、团委
|
41.儿童创作
| 原创动漫作品、少儿影视作品和音像制品、文艺演出等在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中获奖。
| 基教科、体卫艺科、电教馆
|
42.学生保险
| 建立完善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由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
| 计财科
|
43.表彰机制
| 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表彰机制。
| 基教科、团委
|
44.安全管理
| 加大安全管理力度,避免出现伤亡事故。
| 安办
|
|
二、实地考察指标责任分工
|
45.社会氛围
| 重要公共场所设有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公益广告。
| 宣传科
|
46.课堂德育
| 农村中小学积极利用远程教育系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 电教馆、基教科
|
47.日常德育
| 中小学校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及重要节日、纪念日、大型集体活动举行升旗仪式。
| 基教科、职成教科、团委
|
48.心理教育
| 城区中小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 基教科、职成教科
|
49.学校文化
| 校园内有富有教育意义的挂图、画像、景观、设施等,校园整洁,环境优美;校园内有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校报校刊或少先队鼓号队、队室等文化阵地;学校学风、教风和校风良好,师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师生、同学、家校关系和谐。
| 宣传科、团委
|
50.加强规划和建设
| 确保活动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性,配备安全保护人员,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
| 安办
|
51.体现公益性原则
| 1)坚持面向广大未成年人,活动场所80%的时间用于开展普及性活动。
2)坚持常年开放,节假日延长开放时间。
3)无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无挤占、挪用、租借等现象。
| 基教科
|
52.网络管理
| 采取推广绿色上网软件、推行绿色上网业务等切实可行的措施,为青少年在家庭、学校和公益性上网场所健康上网创造条件。
| 电教馆
|
53.维护公共环境
| 1)学生在公共场所无乱扔杂物、无随地吐痰和口香糖现象。
2)学生在公共场所无攀折、损坏花草树木现象。
3)学生在公共场所无乱刻乱画现象。
| 基教科、职成教科
|
54.遵守公共秩序
| 1)学生排队候车,依次上下车。
2)学生不乱穿马路、闯红灯。
3)学生在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等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无污言秽语、嬉闹现象。
| 基教科、职成教科
|
55.讲究礼仪礼节
| 1)学生熟练使用“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文明礼貌用语,仪容仪表整洁得体;
2)学生友善对待外来人员,中学生能够热情为陌生人指路;
3)中学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让座。
| 基教科、职成教科
|
三、网络(媒体)调查指标责任分工
|
56.网络阵地
| 支持鼓励开办面向青少年的网站,开展健康有益的网络科普、文化活动;
| 电教馆、基础教育科、团委
|
|
四、整体观察指标责任分工
|
57.整体感受
| 1)中小学校干净整洁,师生精神面貌良好,教师敬业爱岗、中小学生行为举止文明礼貌。中小学周边秩序良好,无妨害学生身心健康的经营场所(如洗头屋、按摩房等)。
2)社会文化环境良好,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网吧网站等文化传播市场上无含有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校外活动场所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配套,并能坚持面向未成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每年度≥4次)。
4)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在黄金时段或醒目位置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5)农村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得到保障,无大批适龄儿童辍学现象(20人/村);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有特定机构收留救助,重要公共场所无乞讨、流浪未成年人。
| 基教科、职成教科
|
|
五、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指标责任分工
|
58.文明礼仪
| 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广大市民增长礼仪知识、增强礼仪意识、遵守礼仪规范,形成讲文明、注重礼仪、热情友善的浓厚氛围。
| 基教科、职成教科、团委
|
59.和谐创建活动
| 1)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和谐创建活动;
2)把和谐创建要求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制定管理办法,对创建活动实行动态管理。
| 宣传科
|
6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 宣传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