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市场监管,改善消费环境
(十六)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流通企业食品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流通领域市场信息系统和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流通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推进“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监管系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数据信息网上记录和审核汇总。实行酒类流通随附单溯源管理信息化,形成“放心酒”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加强价格监管,深入开展惠农价格、农资价格、交通运输价格、涉企收费、中介服务收费、行业协会收费等专项检查。加大保障性住房价格管理力度,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和廉租住房租金审核,取消住房租赁手续费,适当降低存量住房交易手续费,规范房地产服务收费行为。对主要农作物种子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完善农资价格与农资综合直补标准联动机制,加强农资市场价格的监测监管,严厉打击哄抬价格、坑农害农等不法行为,稳定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十七)加强消费维权。邀请行业协会、有关专家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常识、法律援助等服务。充分发挥消协和消费者投诉站消费维权网络作用,方便消费者就近维权。开展“保消费、促发展”和打击价格欺诈等执法维权系列行动,积极倡导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诚实守信经营活动。深入开展服务领域维权服务月活动,集中查处服务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加强“保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保护名优企业,打击假冒侵权。集中治理商业贿赂行为,切实减轻消费者负担。
四、促进现代流通业发展,降低消费成本
(十八)科学编制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正确引导现代物流业发展,防止盲目攀比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对全市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的布局与建设实行统筹规划,着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兼容互补和配套衔接。按照总体规划、分步推进、适度超前的发展思路,促进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重点扶持一批物流需求大、成长基础好的项目和企业优先发展。按照“123”模式推进物流园区(中心)发展,市城区规划1个物流园区、2个区域物流中心、3个专业物流中心,优先建设市级物流园区,重点推进湘南国际物流园建设。
(十九)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逐步增加财政投入,重点支持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和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发展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和财政贴息等方式,调动地方和社会投资积极性,促进流通业快速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市培育年交易额过30亿元的市场2家,过20亿元的市场3家,年销售额过5亿元的超市1家,过3亿元的超市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