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深化农业标准化工作
建立健全畜禽、果蔬、水产、林竹、花卉等主导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及与其相配套的综合标准体系,促进茶叶、蔬菜、水产品、食用菌、水果等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和大宗出口农产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进口国(地区)标准,努力提高农产品和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做好安溪铁观音、永春芦柑、永春佛手茶、永春蔑香、德化黑鸡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完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机制,形成“精品项目”,保护和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区域品牌农产品、特色农产品、优势农产品实施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生产,科学化、产业化发展,带动广大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六)组织开展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和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围绕泉州支柱产业和大宗出口产品,组织开展相关国际、国内标准研究,重点进行国际、国内标准水平的对比,发现优势、寻找差距、掌握标准制定主动权。建立技术标准预警机制,及时跟踪、通报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及WTO/TBT相关信息。率先在鞋业、服装、建材等领域建立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和WTO/TBT的跟踪渠道,开展先进标准、技术壁垒和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并逐步扩大标准跟踪研究的行业范围。
(七)进一步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和防范机制加快“泉州市WTO/TBT咨询专家库”,“泉州市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免费会员数据库”建设,针对我市支柱产业,开展应对和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向专题服务,服务涵盖信息通报、评议、培训及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法规研究、对策和解决方案的提供等内容。鼓励企业积极参与WTO/TBT通报评议,形成政府、技术机构、行业协会及企业四位一体的有效互动模式,提高防范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研究能力和应对能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帮助我市进出口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应对技术壁垒,有效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
(八)进一步完善公共标准信息和检测服务平台
进一步充实完善标准信息资源库、标准专家库,加强标准信息服务电子化建设,努力建成与国家、省及兄弟地市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快捷完善的标准化信息服务系统,基本实现标准信息服务电子化;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计量检测体系,提高企业计量器具配备率和受检率,引导企业加大检测、计量投入,完善质量控制和检测体系,有效提升产品自检自控能力和增强节能降耗能力,提升企业的计量管理水平;加大投入,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鞋服、机械、农业(茶叶)、食品、陶瓷等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监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和检验水平,为传统优势产业全面提升行业技术标准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