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政府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政府督查室
(二)突出工业特色,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
5、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紧紧围绕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以金昌、河西堡、永昌三个工业园区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地企合作,做大做强有色金属、无机化工、能源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重点引进和发展镍基合金材料、电池材料、电子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建筑建材、冶金、装备制造、太阳能开发利用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政府为主导、规划为先导、企业为主体、项目为支撑、科技为平台、公众参与为基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延伸有色金属、冶金、硫化工、磷化工、氟化工、煤化工六大产业链,提升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层次和水平。
7、加快新材料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服务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力度,围绕产业配套衔接,抓好后续项目的储备、争取和引进,力争3-5年园区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把园区建成产业聚集、项目集中、技术集成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8、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坚持“以二带三”,通过做大做强工业,配套发展现代物流、专业市场、配送中心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通信、社会中介和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消费稳定增长。
责任领导:高东生、李毅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环保局、市国土局、市安监局、市商务局、市招商局、金昌开发区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9、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按照基础设施配套化、增收机制多元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理念生态化、基层民主制度化的“五化”思路,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原则,加快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认真实施《金昌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从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管理六个方面入手,以“一区(金川区)三镇(永昌县河西堡镇、城关镇、朱王堡镇)七个中心村(永昌县其余七个乡镇所在的村)”为先行,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10、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深入实施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坚持走“精耕细作、高效节水、有规模的集约经营”的路子,稳定发展啤酒大麦、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业和食用菌、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加快发展以优质肉羊为主的规模化舍饲养殖,积极培育壮大龙头加工企业,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使农民从特色产业中获得更大收益。切实加大农民劳动技能提升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农民创业行动”,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引导鼓励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外出创业、回乡创业,拓展增收空间。
11、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切实抓好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抓好灌区续建配套、水库除险加固、节水示范等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渠、毛渠等末级渠道改造建设,力争用5-8年时间完成所有建设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