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农牧部门:投资4.31334亿元,用2年时间,完成农田、水利、大棚、鱼塘、圈棚、农村沼气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农业良种繁育体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等农村生产的恢复发展。
3、林业部门:投资1.3498亿元,用两年时间完成生态修复种苗基地、人工造林封育、科技支撑、造林绿化配套水利工程建设;林业系统业务用房、林区道路、电力、供水、栏等基础设施建设和5个县(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止器械、设备,药品购置,检测测报点建设。
4、水利部门:投资6.4067亿元,用两年时间,完成145处水利灌溉工程,215处堤防工程,444处生产生活设施,解决52.15万人饮水困难问题。
5、乡企部门:投资3.5872亿元,用两年时间,建设20个重点农产品加工项目和绿色食品工业项目。
6、国土部门:投资2.28亿元,用两年时间,完成7市县(区)41个土地整理复垦项目。
7、气象部门:投资2705万元,用两年时间,完成县(区)乡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
8、地震部门:投资5740万元,用两年时间,完成9县区农居示范工程建设,地震小区划建设。
9、水保部门:投资1500万元,用两年时间,完成36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和水保支撑体系建设。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经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陇南市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学东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燕永堂、市农办主任漆文忠为副组长,市扶贫办(农办)、农牧局、林业局、水利局、水保局、国土局、乡企局、地震局、气象局等9个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扶贫办(农办),办公室主任由市扶贫办(农办)主任漆文忠同志兼任,市扶贫办纪检组长马汉林、市世行办副主任杨春洲任副主任,相关各部门各抽调一名工作人员。办公室主要负责农村基础建设组各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情况收集和信息统计等工作。各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确定专人,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把农村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单位,落实到责任人。
(二)强化部门工作责任。各牵头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分别制定各部门具体实施方案,配合农村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积极主动开展工作,靠实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各县(区)也要制定农业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细化目标、深化措施、靠实责任。各县(区)及市直牵头部门制定的实施行动方案,报市农业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确保工作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