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晋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15年)的通知


  1.4.2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质灾害勘查、设计、治理投入巨大,且资金来源难以落实

  从2000~2004年,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894处,其中重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431处。要实施这些灾害点治理(避让或搬迁),必须首先进行地质灾害勘查(查明原因),然后进行设计,最终进行治理。由于投入巨大(预计约13.468458亿元),资金来源难以落实。

  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投入不足

  国务院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山西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实施几年来,由于其配套法规,执行程序和行政管理部门可操作的具体条文尚未制定,致使地质灾害防治经费落实起来有一定困难。如2007年治理的22处农村地质灾害点,总财政支出就达12332.58万元,投入较大,具体落实起来有一定困难。

  3.矿山主体灭失多,政府治理难度加大

  2000年晋城市有煤矿708座,其中3万t/a以下的384座,占煤矿总数的54%,9万t/a以下的共计597座,占煤矿总数的84%。2006年经过资源整合后,保留煤矿392座,矿山主体灭失316座,灭失率达44.6%。矿山主体灭失造成的采空塌陷和地裂缝灾害,转嫁到政府部门治理,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4.采矿规模扩大,企业治理难度加大

  2006年资源整合后,晋城市现保留煤矿392座,大部分煤矿开采规模达30万t/a以上,回采率达70%以上,由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回采率的提高,形成大面积采空区。采空区引发地面塌陷和地裂缝,造成耕地、道路、水利设施破坏。其企业治理难度越来越大,投入经费越来越高。

  5.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从县(市、区)管理人员来看,专业技术人员明显缺乏。初步估计城区缺2人,泽州县缺1人,高平市缺1人,阳城县缺1人,陵川县缺2人,沁水县缺1人,共计8人。因此,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一线,应是市县两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努力的方向。

  6.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有待普及,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晋城市近年来虽然加强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但尚未形成经常化、制度化、多元化,有必要普及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1.5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主要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降水、人类工程活动有着密切联系。而前四者是相对固定的,是内因,后两者是变动的,是外因。后两者的变化决定着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

  1.5.1 近期(2008~2010年)趋势预测

  按照《晋城市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10年,晋城市要建成晋城~济源高速公路、阳城~关门高速公路、西北环高速公路、高平~新乡高速公路以及侯月铁路与太焦铁路连接线。同时要建成阳城电厂三期2×600WM发电项目、煤层气开发利用项目、天脊化工异地改造项目以及亚美大宁煤矿(规模300万t/a)、竹林山煤矿(规模120万t/a)、沁城煤矿(规模60万t/a)、端氏煤矿、南阳煤矿(规模120万t/a)等。

  上述项目的投产和建设在改变地质环境条件的同时,将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预测地质灾害主要有两类。

  1.采空塌陷、地裂缝灾害

  集中分布于各煤矿矿界内。由于上属煤矿均采山西组3#煤,采厚达6m,采深100~300m,深厚比17~50,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回采率达70%以上。采煤过后,可能引起地表的剧烈变形,形成采空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从而对耕地、道路、水利设施造成破坏。

  2.滑坡、崩塌灾害

  线状工程、场站工程切坡,必然形成高陡人工边坡。这些边坡大部分位于晋城市中部的阳城县、泽州县、沁水县、高平市以及陵川县境内。坡体结构以石炭、二叠系砂泥岩互层居多。其砂泥岩表层强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在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作用下,易发生滑坡、崩塌灾害。

  1.5.2 中远期(2011~2015年)趋势预测

  进入本世纪以来,晋城市各地降水量有增多趋势,2002~2004年降水量均比历年偏高。比如高平市2002年降水量759.1mm,较历年偏高192.0mm,2003年降水量870.7mm,较历年偏高303.6mm,2004年降水量629.9mm,较历年偏高62.9mm。因此根据降水趋势预测,规划期内降水量增多和极端降水条件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其诱发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将会增多。

  规划期内晋城市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是矿山开采、修路等。根据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晋城市将整合全市生产能力在9万吨以下的矿井,提高开采规模,新建樊庄煤矿、柿庄煤矿、郑庄煤矿、东大煤矿、玉溪煤矿等一批大型骨干矿井,这些矿井多位于晋城市的西部。这些大型矿山的建设投产以及原有矿山规模的扩大,势必引发新的地面沉陷,诱发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矿山尾矿的不合理堆放还可诱发泥石流灾害。十一五期末,晋城市将新增高速公路里程200余公里,重点建设高平~沁水高速公路;全面提升国省干道路网等级,重点建设南义城~嘉峰一级公路、阳城~垣曲、陵川~新乡二级公路等项目;全面提高农村公路通达率,推进农村公路网络化,到2015年全市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水泥(油)路,建设项目里程3500公里以上。道路建设形成的人工边坡若处置不当,易发生滑坡、崩塌灾害。此外新农村、旅游、水利、电力等建设项目对地质环境条件的改变也可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