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多糖人工皮肤
2、多糖便秘治疗药物
3、多糖体重控制药物 |
| 14 | 高性能聚乙烯-聚苯乙烯树脂及泡沫 |
| 15 |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开发 |
| 16 | 高性能储氢合金中试技术开发 |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17 | 电化学仪器的开发
1、电化学原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测量仪(EC-SPR)
2、微型化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系统(SPRi)
3、人体酒精含量测试芯片及检测系统
4、硝基隐藏爆炸物检测芯片及监测系统
5、多通道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
6、pH在线监测系统(pH-online)
7、电化学氧化降解辅助COD在线分析系统(EC-COD)
8、毒品毒物检测芯片及分析系统 |
| 18 | 聚乳酸香烟过滤嘴 |
| 19 |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 |
| 20 | 石墨烯增强环氧树脂材料 |
| 21 | 特种高强、高耐蚀铝基复合材料 |
| 22 | 稀土着色剂技术开发 |
| 23 | 硝基化合物加氢绿色新工艺 |
| 24 | 中成药项目:
五加叶滴丸;复方夏连胶囊;复方MB涂膜剂 |
|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25 | 紫外-可见区拉曼光谱仪 |
| 26 | 强制电场下智能化微米级胶囊制备系统 |
| 27 | 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技术 |
| 28 | 甲醇制低碳烯烃(DMTO)技术 |
| 29 | 煤和天然气制油品(GTL/CTL)技术 |
| 30 | 烃类清洁氧化技术 |
| 31 | CO2分离、醇/水分离以及H2分离膜材料 |
| 32 | 血液净化材料 |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33 | 洁净氧化降解皂甙元技术 |
| 34 | 新型高效燃煤添加剂 |
| 35 | 灵芝孢子粉多糖注射剂 |
| 36 | 绿色农药 |
| 37 | 高性能聚烯烃催化剂 |
| 38 | 氢甲酰化新工艺 |
|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39 | 安全探测用闪烁晶体材料 |
| 40 | 大容量城网电池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钠硫电池开发 |
| 41 | 扫描电声显微镜 |
| 42 | 铜铟镓硒(CIGS)太阳电池 |
| 43 | 氧化铝透明陶瓷材料 |
| 44 | 超声换能器 |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45 |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叶片用环氧树脂体系 |
| 46 | 聚烯烃高效催化剂 |
| 47 | 锂电池隔膜材料 |
| 48 | 高效化学驱油剂 |
| 49 | 甲醇羰基合成醋酸技术 |
| 50 | 特种有机硅橡胶 |
| 51 | 高性能酚醛树脂 |
| 52 | 纤维用纺丝油剂 |
| 53 | 有机光导鼓技术 |
| 物理研究所 | 54 | 塑性的体块金属玻璃材料 |
| 55 | 一种基于纳米环状磁性隧道结存储单元的新型磁随机存储器 |
| 56 | 锂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及其关键材料 |
| 57 | 碳化硅晶体生长和加工技术 |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58 | 多彩纳米复合高级金属颜料 |
| 59 | 新型绿色无醛粘合剂 |
| 60 | 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PBS |
| 61 | 利用生物质制备生物石油 |
| 62 | 片状银粉及导电涂料 |
| 63 | 维生素D3生产新工艺 |
| 64 | 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 |
| 65 | 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 |
| 66 | 纳微米深部调驱新技术 |
| 67 | 生物质直接合成燃油技术 |
| 过程工程研究所 | 68 | 大型工业反应器的模拟放大与诊断 |
| 69 | 尺寸均一、可控的微球和微囊材料制备技术和装备 |
| 70 | 介孔低温SCR催化剂制备与应用 |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71 | 特种聚氨酯弹性体材料 |
| 72 | 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的合成 |
| 73 | 新型聚合物聚酯多元醇 |
| 74 |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 |
| 75 |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制备和应用 |
| 76 | 高功率电子器件热管理用超高导热炭材料 |
| 77 | 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连续化制备 |
| 78 | 纳米炭管的自组装行为及其结构调控 |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79 | 防油污染铝基材料表面处理方法的技术开发 |
| 80 | 活塞环表面处理技术开发 |
| 81 | 镜面、玻璃、纸张防水防油表面处理技术开发 |
| 82 | 稳定小分子临氧活化与定向催化转化 |
| 83 | 番茄红素制备技术及软胶囊开发 |
| 84 | 废弃食用油制备生物柴油 |
| 85 | 特种润滑材料 |
| 86 | 环境修复材料 |
| 87 | 三聚甲醛绿色合成工艺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88 |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 |
| 89 | 好氧微生物颗粒的废水处理新技术 |
| 90 | 高安全雷管 |
| 91 | 基于纳米化及透皮增强技术的肿瘤治疗外用中药制剂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92 | 电子束消毒灭菌系统 |
| 93 | 溶剂热合成纳米材料 |
| 94 | 模版仿生合成纳米材料 |
| 95 | 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 |
| 96 | 千瓦级蜂巢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的关键技术与集成 |
| 97 | 紫外光辐照交联聚烯烃电缆新技术 |
| 98 | 低成本、大面积CuIn(Ga)Se2薄膜制备技术 |
|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99 | 纳米复合聚酯生产线 |
| 100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 101 | 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的绿色工艺研究 |
| 102 | 整体式SCR脱硝催化剂的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
| 103 | 生物基聚氨酯泡沫塑料 |
| 104 | 水性塑料涂料替代溶剂涂料技术 |
| 105 | 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 |
| 106 | 分子筛膜的制备和渗透汽化分离过程的研究与开发 |
| 107 | 空气氧化法制备草甘膦催化剂及技术 |
| 108 | 甲酚氧化法清洁生产(乙基)香兰素 |
| 109 | 非天然手性氨基酸合成 |
| 110 | 碳纳米管的批量制备与应用研究 |
| 111 | 聚合物纳米水分散体及塑料涂装用高功能环保涂料 |
| 112 |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 |
| 113 | 手性药物及中间体 |
| 114 | 可吸收生物医学材料 |
| 115 | 节能型天然气一段转化催化剂 |
| 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 116 | 热敏电阻新材料、新工艺研究 |
| 117 | 抗辐射加固技术--元器件加固新结构、新工艺研究 |
| 118 | α-亚麻酸乙酯的生产工艺开发与应用 |
| 119 |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薰衣草花工业技术 |
| 120 | 无害化粘胶纺丝技术工艺 |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121 | SrWO4喇曼激光晶体技术开发 |
| 122 | Nd:NaY(WO4)2新型激光晶体技术开发 |
| 123 | 水性聚氨酯胶技术开发 |
| 124 | 新型高效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研制与产业化 |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125 | 半导体照明-大功率白光LED |
| 126 | 工业化5kW级全固态激光器技术 |
| 127 | MOCVD材料生长等重大装备项目 |
| 128 | 氧化锌体单晶生长技术 |
| 中国科学院固体所 | 129 | 面向空间技术、国防、高速铁路与环境领域的超轻金属多孔材料 |
| 130 | 高速续流开关二极管 |
| 131 | 高致密、大长径比氧化镁(一端封闭)陶瓷管(坩锅) |
| 132 | 工业化硬质涂层制备装置及涂层工艺技术 |
| 133 | 宽频轻质四氧化三铁/聚苯胺纳米复合吸波涂料 |
| 134 | 阻燃、抗老化、耐油纳米复合橡胶电缆护套材料 |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135 | 动力型锰酸锂材料技术开发 |
| 136 | 废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新型工艺技术开发 |
| 137 | 高温混菌发酵木质纤维素制备丁酸的技术开发 |
| 138 | 固定化细胞反应器生产丁酸/丁醇的工艺开发与反应器设计 |
| 139 | 清洁压裂液技术开发 |
| 140 | 新型耐盐抗菌超高吸水材料技术开发 |
|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 141 | 以生物质为原料合成环保型复合木塑板材 |
| 142 | 电路覆铜板用新型高性能环氧基料 |
| 143 | 新型电子牺牲材料-脂肪族聚碳酸酯 |
|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 144 | 大屏幕高亮度激光显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