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9年 
 |   
 |   
 | 
2、指导各县(市、区)编制区域卫生规划。 
 | 市发改委 
  市卫生局 
市规划局 
 
 
 | 2009年 
 |   
 |   
 | 
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 1、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制定公立医院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明确行政区域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主要功能。 
 | 市发改委 
市规划局 
市卫生局 
 | 2009年 
 |   
 |   
 | 
2、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 市人事局 
市卫生局 
市 编 办 
 | 2009年 
 |   
 |   
 | 
3、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以服务质量和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医务人员的工资必须与业务收入脱钩。 
  | 市人事局 
市卫生局 
市财政局 
 | 2009年 
 |   
 |   
 | 
4、严格执行物价制度,严禁以各种形式的过度医疗增加病人负担。 
 | 市发改委 
市监察局 
市卫生局 
 | 2009年 
 |   
 |   
 | 
5、改革补偿机制,拟订全市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有关政策,使公立医院逐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进行补偿。 
 | 市财政局 
市发改委 
市卫生局 
 | 2011年 
 |   
 |   
 | 
6、推进市级卫生重点项目以及各县(市、区)卫生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加强县以上医疗机构建设,提高我市公立医院服务能力。 
 | 市发改委 
  市卫生局 
 |   
 | 2010年 
 | 2011年 
 | 
7、逐步推开公立医院改革。 
 | 市编办 
市人事局 
  市卫生局 
 |   
 |   
 | 2011年 
 | 
五个亮点工作一室二区三院四中心五平台 
 | 一室(建设规范化的村卫生室) 
 | 1、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坚持标准、依法管理”的原则,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建立一所集体所有的标准化卫生室。 
 |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 
市卫生局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把村卫生室建设纳入政府年度目标和财政预算,村委会无偿提供建设用地,到2011年全面完成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建设任务。 
 | 各县(市、区)政府 
 | 2009年 
 |   
 | 2011年 
 | 
3、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是乡镇卫生院的派出机构,人员实行“县聘、乡管、村用”、药品统一计划招标采购、配送和零差价销售,业务开展和财务收支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确保实现六统一。 
 | 各县(市、区)政府 
市卫生局 
市财政局 
 |   
 | 2010年 
 | 2011年 
 | 
二区(医疗服务中心区和卫生教育集聚区) 
 | 1、在东区建设以市人民医院为核心、以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的医疗服务中心区,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要。 
 |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 
市卫生局 
 |   
 | 2010年 
 | 2011年 
 | 
2、利用河南省卫生学校和安阳市中医药学校整体搬迁项目的契机,设立医学教育聚集区,继续加大投入,实行政策倾斜,加快创建“创专升本”,促进我市医学高等教育发展。 
 |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 
市教育局 
市卫生局 
  
 |   
 | 2010年 
 | 2011年 
 | 
三院(建立精神病专科医院、探索股份制改造医院,增设特需要服务医院) 
 | 1、在现有的市铁路医院和市中医药学校附属医院的基础上进行资源重组、功能整合,建立精神病专科医院; 
 | 市人事局、市编办、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 
 | 2009年 
 |   
 |   
 | 
2、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公立医院,进行股份制改造,做好改革试点探索。 
 | 市人事局、市编办、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 
 | 2009年 
 |   
 |   
 | 
3、鼓励民营资本举办特需要服务和高端服务的医院,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加快形成多元办医的新格局。 
 | 市人事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 
 |   
 | 2010年 
 | 2011年 
 | 
五个亮点工作一室二区三院四中心五平台 
 | 四个中心(筹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临床检验实验中心和豫北区域医疗中心) 
 | 1、将市人民医院、市中心血站、市疾病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中心等单位集合,筹建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 市发改委 
市卫生局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在编制、用地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给予城市社区一定的政策倾斜,加快推进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 
 | 各县(市、区)政府 
 | 2009年 
 |   
 | 2011年 
 | 
3、利用3年时间把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一遍,到2011年,所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建设标准。 
 | 市卫生局 
市财政局 
 |   
 | 2010年 
 | 2011年 
 | 
4、通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努力构建我市三个豫北区域性医疗中心。力争利用3年时间,形成医疗集聚效应,努力将我市发展成为基本医疗、急救医疗、特色医疗相配套的豫北地区医疗中心。 
 |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 
市卫生局 
 |   
 | 2010年 
 | 2011年 
 | 
5、新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享的临床检验实验中心,负责为全市各级医院提供临床检查和科研实验服务,为临床检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同时承担医疗检验业务指导、医技人员培训、临床检验项目和健康检查社会化服务等任务。 
 |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 
市卫生局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 2010年 
 | 2011年 
 | 
五平台(信息化建设平台,医疗急救平台,医疗救助平台,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置平台和健康教育平台) 
 | 1、一是抓紧建设我市卫生系统公共通信网络,加强已有网络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形成统一的卫生系统信息化网络,在这个平台上为各县(市、区)、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各种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网络服务。 
 | 市卫生局 
市财政局 
 | 2009年 
 |   
 |   
 | 
2、实现市属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联网,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和医疗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检查,减轻患者负担。 
 | 市卫生局 
 |   
 | 2010年 
 |   
 | 
3、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009年年底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要达到30%以上,5%的农村居民先行试点。 
 | 市卫生局 
市财政局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五个亮点工作一室二区三院四中心五平台 
 | 五个平台(信息化建设平台,医疗急救平台,医疗救助平台,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置平台和健康教育平台) 
 | 4、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进行IC卡接口改造和刷卡终端设备更换,为实现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创造条件,实现医保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 
 | 市卫生局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5、实现与省卫生厅、市政府之间的有效衔接,全面及时掌握卫生资源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信息,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功能,整体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工作效率,并及时对突发事件识别、危机鉴定、应急预案启动以及调度、指挥和决策功能。 
 | 市卫生局 
 |   
 | 2010年 
 | 2011年 
 | 
6、加强对各级急救服务网络机构的建设工作,推进急救服务体系由城市向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的延伸, 2009年力争完成全市急救网络“全覆盖”的目标,全力打造实现15分钟急救圈; 
 | 市卫生局 
 |   
 | 2010年 
 | 2011年 
 | 
7、由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资助重度残疾人和城市低收入家庭60岁以上老年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 市民政局 
市财政局 
  
 |   
 | 2010年 
 | 2011年 
 | 
8、加强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衔接,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以及当地政府规定的经济困难家庭人员,在新农合和城镇基本医保报销后个人难以自付部分再给予救助或补助。 
 | 市民政局 
市财政局 
市卫生局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9、借鉴外地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安阳市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置办法,明确司法、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的责任,尽快成立一个强有力的、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处置机构。 
 | 市司法局 
市公安局 
市卫生局 
 | 2009年 
 |   
 |   
 | 
10、要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机构,保证健康教育经费。大力推进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在安阳电视台、安阳日报设立公益性的“健康栏目”;组织全市健康教育团队,启动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传播健康教育知识的项目;组织全市健康生活方式巡讲活动,使全市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符合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 
 | 市财政局 
市卫生局 
市广电局 
安阳日报社 
市爱卫办 
 |   
 | 2010年 
 | 201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