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领域质量。政务环境不断优化,行政效能明显提高。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人文环境质量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各行业工作质量和效率有较大改进。
三、工作重点
(一)着力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把质量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和劳动者技能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培训机构,实施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质量教育培训,在全社会普及质量知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行业组织、群众团体的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畅通公众质量投诉和维权渠道,积极培育“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核心质量文化,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强化企业在质量立市中的主体地位。企业是质量安全的主体和第一责任人。要强化企业自律意识,树立以质取胜观念,履行保证质量和依法承担质量责任。着力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切实有效推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食品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及卓越绩效管理,鼓励企业制定具有市场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计量检定校准,严格检验检测,严格关键环节控制,确保产品质量。鼓励企业采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大力开展质量管理小组(QC)、质量改进、降废减损等活动。鼓励企业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新产品。紧跟国际先进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
(三)发挥名牌产品带动作用。鼓励优势企业积极争创中国名牌产品、河南省名牌产品、河南省名牌农产品、河南省优质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河南省著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等。以名牌企业为龙头,以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为依托,建立横向耦合、纵向闭合、上下游产品配套的产业链条,并着力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实现各类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集聚。鼓励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生产经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优质名牌产品、自主品牌企业和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创造有利于名牌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扩大品牌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四)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健全科学、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提升与发展。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相关标准的配套和统一。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缩小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差距,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道路。对纳入我市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范围的企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围绕煤电化材、食品加工、金属镁精深加工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健全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循环经济技术标准体系。
(五)不断完善质量信用体系。按照国家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建立健全质量信用制度,加强信用监管,加快各行业各部门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质量诚信档案,开展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把企业质量状况作为衡量诚信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质量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和质量信息查询平台,定期发布质量信用监管信息。加强政府部门互动合作、信息共享,齐抓共管、努力推动诚信鹤壁建设,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