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快农村改厕步伐。将农村改厕列入民生工程,早日实现“家家建卫生厕所,户户奔文明小康”的目标。整合现有资源,利用相关项目,共同做好农村改厕工作。把改厕与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治理、外环境整治等结合起来,一并推进。多渠道扶持卫生厕所建造,推广三格式化粪池、沼气池、粪便污水集中处理等技术。新建住房必须同步建造粪便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老住宅要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和生活污水处理改造,暂时达不到无害化处理的粪便要采取高温堆肥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公共场所、旅游景区(点)、集贸市场、乡镇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及中小学、公路沿线加油站等都要配套建造水冲式无害化卫生公厕,建立保洁制度,落实专人管理。(具体由团市委牵头组织实施)
(五)广泛开展除“四害”活动。每年春、夏、秋季都要组织开展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活动,根据“四害”的孳生、消长规律,实行生物防治与环境治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防制机制。落实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责任制,各部门、各单位均要建立健全病媒生物防制制度,将本部门、本单位的防制措施落实到位。加强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效果评价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具体由卫生部门牵头组织实施)
(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大力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和生态示范户的创建,加强农村地区环境监管,引导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采取处理工艺简易、成本低、管理方便的方法,大力推广自然生态系统就地处理生活污水。加强农村地区饮用水源保护,组织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加大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周边环境监督管理。(具体由环保部门牵头组织实施)
(七)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城区要利用街道、社区、居委会、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场所,农村要利用乡村文化站、科技站、卫生院、板报橱窗,以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卫生知识,传递健康信息,弘扬健康文化。通过大力宣传讲卫生,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引导群众改变不卫生的行为和习惯,告别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公共场所吸烟、食用病死畜禽和野生动物等不良卫生习惯,养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具体由卫生部门牵头组织实施)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政府职责。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爱国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把爱国卫生运动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举措,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年度目标任务,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纳入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内容。要继续坚持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协同、单位负责、全民参与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建立爱国卫生长效机制。各级政府都要将城乡爱国卫生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保证经费投入并逐年增加,要拓宽爱国卫生筹资渠道,每年要筛选出一批爱国卫生重点项目纳入民生工程,在政策上、资金上予以保证。采取各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投入资金的办法,有计划地解决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