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力发展蔬菜等园艺作物,促进经济作物生产稳定
发展
细化各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全省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努力确保主要经济作物的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农业部相关工作要求,特制定此要点。
(一)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突出抓好备耕、春播、田管、秋收等关键农事工作。3月-4月组织专家、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培训,督导备耕生产。4月中旬-5月中下旬组织指导大田经济作物播种,推广普及寒地设施蔬菜优质安全高效集成栽培技术、马铃薯大垄栽培优质高产配套技术等全省经济作物八大重点技术推广项目。6月-9月,印发田间管理意见,督促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全力确保丰产丰收。
(二)积极发展蔬菜生产。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建设城郊型、出口型、特色型、外销型蔬菜生产基地,提高保供给促增收能力。加强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及时发布月度、季度、年度信息报告,增强调控决策的主动性和科学性。3月-4月加强设施蔬菜生产与管理,落实规划设施,扩大生产面积,增加市场供应量,提高全省春季蔬菜淡季市场自给率。7月下旬开始,由北至南加快推进秋菜生产,满足消费需求。
(三)稳步发展马铃薯产业。3月组织开展马铃薯产业调研,制定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脱毒种薯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扩大优良种薯生产规模,提高种薯繁育质量,加快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深入开展甜菜高产创建。按照农业部安排,组织落实甜菜万亩高产示范片,落实关键技术,示范带动大面积节本增产增效。4月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专家指导组,部署落实各项工作。8月下旬组织召开全省现场会,总结交流各地典型经验,加快优良品种、适用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等的推广应用。9月-10月组织测产验收,总结上报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五)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大力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等“五化建设”,努力实现100%生产资料统购统供、100%种苗统育统供、100%病虫害统防统治、100%商品化处理、100%品牌化销售、100%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六个100%”。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举办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管理培训,组织专家开展工作督导,提高标准园技术和管理水平。
三、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强化市场监督
全省种子产业,以确保品种种植安全、供种数量安全、种子质量安全及种子产业安全为目标,以完善各种制度为保障,以强化信息调度为手段,通过加大种子执法力度,进一步严格市场准入,强化市场监督,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环境,确保良种的有效供应,促进我省种子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开展严防品种越区种植和种子打假护农行动。2月份,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部署,开展封堵越区推广品种、假劣种子流通渠道,采取有效监管措施,从源头抓起,严厉打击出售假劣种子和未审先推种子行为,严格禁止出售越区晚熟品种,严肃查处违法经营企业和业户,严防假劣种子进村入户下地,保障农民用上安全放心种子活动。于2月末在哈尔滨召开“深入开展严防品种越区推广种植和种子打假护农行动工作会议”。
(二)开展种子市场执法检查及质量抽查。3-5月份,我们对经营农作物种子的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品种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进一步加强对种子市场监督管理力度,规范种子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力保证全省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按照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制度,采用种子质量单项与多项指标结合对市场上销售的种子进行检查,并加快高新技术在种子质量检验上的应用,提高检验水平,增强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的时效性。
(三)开展展示示范项目苗期检查。6月份,对省农业良种化工程优良品种展示示范项目的落实情况及农作物品种试验质量和苗情联合苗期检查。重点检查展示示范点展示品种数量、展示地点交通状况,田间管理情况,展示示范品种出苗情况等。
(四)开展种子生产田执法检查。7-8月份,开展种子生产田执法检查,监督企业持证生产,保证种子质量。在种子繁育期间要开展全过程质量监管,质量达不到标准的要及时做报废处理,严防流入市场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对连续两年以上生产种子不合格企业,要依法严厉从重查处,及时通报企业的制种质量数据,力争种子生产向制种质量好、质量意识强的优势企业集中,提高种子生产的集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