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继续把高产创建活动作为提高粮食单产的重要抓手,坚持责任落实、宣传培训、技术指导、新品种新技术展示、资金物资保障、督导检查“六到位”。大力实施小麦、玉米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高产示范方、万亩高产示范片“十、百、万”高产示范工程,全省建设粮食万亩示范片300片以上,每个示范片辐射带动高产稳产田10万亩以上。积极推广高产创建示范片成熟的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整乡、整县整建制高产创建。全省73个产粮大县要结合实施千亿斤产能建设,整合资源,率先推进整乡、整县高产创建。中央财政在2010年投入基础上将继续增加高产创建补助资金,各级政府都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高产创建扶持力度。
(三)坚持科技兴粮。强化科技创新,健全推广体系,坚持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全部完成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任务,各地要将上述三个公共服务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搞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努力做到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全面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落实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收入待遇。科技奖项评选、职称评审等要适当向到粮食生产一线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倾斜。注重发挥省农业专家顾问团、省农业良种工程创新团队、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的作用,积极实施现代种业科技振兴计划,加大粮食优良品种研发选育和关键实用技术筛选集成。围绕粮食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组织制定分品种、分区域、分农时技术方案。大力开展科技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以及科技型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完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星火科技12396、农业科技12316等科技服务模式,实施技术指导包片负责制,组织实施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努力提高关键技术和主导品种的入户率、到位率。开展跨区机耕、机播、机收等作业。组织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种粮农民科技素质和生产水平。
(四)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树立抗大灾、防大灾思想,立足抗灾夺丰收。制定完善防灾减灾预案,提早做好抗灾救灾资金、物资、人员和技术准备。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建立旱情、雨情、水情、灾情会商制度和临灾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健全灾害信息发布网络,提高灾害预报的超前性、准确性。切实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一旦发生灾情,要及时启动防灾减灾应急响应。大力推进科学抗灾,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雪)和人工防雹作业,及时搞好种子调剂和农资供应,帮助农民尽快恢复生产,把灾害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害信息,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积极推广小麦“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促进小麦安全成熟,提高单产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