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
  万人)

880

 

1057

 

2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90

 

96.5

 

25

年末总人口(万人)

10100

6.5‰

10018

5.07‰

26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775.82

 

791.47

 

27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2005
  年价格)

 

累计-20

 

累计-20

28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

66

 

49

 

29

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
  减少(%)

 

累计-14
  累计-10.8

 

累计-17.6
  累计-13.8

30

林木覆盖率(%)

26

 

28.47

 

注:1.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规划目标为2005年价格,2010年数字为当年价,年均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规划目标为2005年价格,2010年数字为当年价,年均增速为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3.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指标,由于国家2007年畜牧业普查大幅调低了畜牧业产值,当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值比重仅34.2%,低于2005年40%的基数,致使目标值未能实现。

第二节 “十二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今后五年,国际国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随着区域经济格局调整,东部地区产业大规模向内地转移,我省市场、区位、资源、劳动力等方面优势进一步凸显,有利于我省更好地借助外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有利于我省发挥后发优势,抢抓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机遇,提升发展层次。二是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有利于我省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拓展发展空间。三是我省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继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拓展,有利于我省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四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展开,我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定位更加明晰、地位更加重要,一大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规划,有利于我省更多地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五是全省上下思想统一、精神振奋,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意愿更加强烈,有利于激发创业创新潜能,汇聚强大合力,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突出矛盾:一是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国际形势更趋复杂,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资金、土地等要素约束趋紧,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缩小与全国差距、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的难度增加。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产比重偏高,三产比重过低,工业结构中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过大,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十分紧迫。三是城乡统筹难度较大,城镇化发展滞后,农业基础依然薄弱,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不强,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四是改善民生难度巨大,人均发展水平和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的状况没有变,扩大就业任务繁重,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仍需加强。
  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更为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忧患意识、攻坚意识,准确把握形势、发挥自身优势,着力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四道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转向内需主导、外需拓展、“三化”协调、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着力扩大内需,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贯彻上述指导思想,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突出发展第一要务、第一要义,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落实“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持续科学发展的思路、举措和进程,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提升、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增效,提升发展层次、质量和效益。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加快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促进经济发展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与消费、出口拉动并重转变,由传统工业推动为主向三次产业协调推动转变,由物质资源消耗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按照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取得转型发展新跨越、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的总体目标,围绕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四大战略定位”,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和着力点,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体制、扩大开放,优化战略布局,强化战略支撑,融入全局、发挥优势、准确定位、互动联动,加快建设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开放创新、和谐繁荣的中原经济区。力争五年彰显优势,到2015年,全省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超过中部地区平均水平,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成为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区域,在密切东中西联系、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突出富民优先、强省为要,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根本着力点,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重要基础,把创业创新作为实现途径,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经济发展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高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实现富民与强省的有机统一。

第二节 战略重点



  贯穿主题主线,实施总体战略,推进富民强省,“十二五”时期需要突出抓好的战略重点是:

  ---着力扩大内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持续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积极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同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着力调整结构。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需求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全方位调整,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着力改革开放。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深入推进开放招商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并提升水平,以开放促发展、促转变、促创新,构筑内陆开放高地。

  ---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持续实施民生工程,在就业、社会保障和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社会建设等领域,坚持每年办好一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实事,提高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能力,使发展成果更大程度地惠及民生。

第三节 战略布局



  按照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主体功能分区,统筹安排城镇建设、产业集聚、农田保护、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协调推进中原城市群与粮食生产核心区、生态功能区建设,以空间布局的优化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构建以中原城市群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主动融入国家城镇化战略格局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的沿京广、沿陇海经济带,按照向心布局、集群发展、统筹协调的要求,以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快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提升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增强其他地区性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构建以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为发展轴,以轴线城市为依托、其他城市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加强城市群内各类城市功能互补和产业分工,推动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建设经济联系紧密、城市层级分明、体系结构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增强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

  ---构建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的农业战略格局。依托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和豫北豫西山前平原产粮大县(市、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形成规模效益明显的粮食主要生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企业向主产区集聚,建设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的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

  ---构建以“四区两带”为重点的生态功能格局。以山脉、丘陵、水系为骨干,依托山、林、河、田等资源要素,推进建设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太行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构建横跨东西的黄河滩区生态涵养带和纵贯南北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形成“四区两带”的区域生态格局。

第三章 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的奋斗,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原经济区优势得到彰显,富民强省迈出坚实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基础更加牢固。主要指标是:

  ---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两高一低”,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8000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产业结构、城乡结构、需求结构、要素投入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化”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财政总收入超过3700亿元,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相适应;服务业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城镇化率达到48%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内。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就业岗位持续增加,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明显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年均分别增长20%,五年累计分别比“十一五”时期增加1.2倍左右和1.8倍左右。

专栏2 “十二五”期间主要发展目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5年

年均

指标

类别

目标

增长(%)

属性

一、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2700

 

9以上

预期性

国家

2

人均生产总值

23450

38000

 

预期性

 

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6450

 

15

预期性

 

4

财政总收入
  其中:地方财政一
  般预算收入

亿元

2293
  1381

3700
  2250

10以上

预期性

 

5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177.9累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