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持续加大对就业的资金投入,每年平均达到3亿元左右。形成公共财政保障、社会多元化投入的机制。把就业效应作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主要指标,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改善民生的首要因素。积极探索建立经济发展与就业相互促进的科学评价体系和数据统计方法,定期发布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切实落实就业优先的战略方针。

  (二)加强就业服务平台项目建设

  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和公共人才服务机构、职能和工作的整合,拓展和完善服务功能,建立统一规范、服务高效的就业服务平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和提供服务、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规范服务的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各类主体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基层就业服务平台的作用,不断提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的示范、指导作用。

  实施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监测项目。进一步完善市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和统计体系,完善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职业培训信息、人力资源市场分析信息的发布制度,为劳动者求职择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以及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提供支持。建立石家庄人力资源服务网,开辟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群体服务专栏。进一步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建立面向全社会的信息采集制度,开发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创造更多、更大的就业空间。

  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机构人员职业素质,努力为劳动者提供政策宣传、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全方位服务。充分发挥现代通讯工具和手段传递信息的作用,引导劳动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为劳动力市场主体双方提供优良服务。

  专栏4: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

  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划部署,重点支持县及县以下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力争使全市所有县(市)、乡镇(街道)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达到建设规范标准、所有行政村(社区)建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建成1-3个国家示范性服务中心。

  专栏5: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工程

  加强人力资源市场标准化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建设。“十二五”期间,对市级人力资源市场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建成国家示范性人力资源市场。

  (三)着力做好重点就业群体的就业工作

  促进高校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针对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的主要就业障碍,大力加强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在创业资金、创业场地、创业氛围上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率为零。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促进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年轻劳动力通过培训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鼓励农村年轻劳动力自主创业,提供政策引导、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小额贷款担保、跟踪扶持和创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对40岁左右的农村劳动力通过拓宽就业信息传播渠道,培养他们多渠道获取信息技能,尤其是从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就业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十二五”期间突破75万人,实现素质提升,逐渐走上集群化、品牌化发展之路。解决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在尽可能提供更多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同时,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主动就业意识,提升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认真研究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充分发挥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的协调职能,推动各项相关农民工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制定发展规划,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家庭服务业加快发展,扩大就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开展就业服务,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并将就业援助工作制度化、公开化。做好军转人员就业安置工作。完善安置政策,引导计划安置军转干部转变就业观念,依据个人职业能力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四)以创业带动就业

  实施城市创业服务一体化建设项目。建立创业服务中心,集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展示交流等功能于一体。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以创业不断开拓就业增长点,实现每年5000人的创业计划,带动就业10000人以上。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增强政策的覆盖面、实惠性和操作性,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资源。增加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信息服务。抓好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退役军官两个就业群体的自主创业。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各级政府鼓励创业的相关政策,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做好创业培训、开展创业服务的经验与成效,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加强创业意识教育,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培训提升创业知识、创业能力,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博览会,交流成功创业信息,使有意创业者不断积累创业经验。

  (五)加大职业培训力度

  实施公共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项目,购置实训设备,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运用培训补贴政策,组织开展对困难企业职工的岗位培训,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对新成长劳动力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对退役士兵的免费职业培训,“十二五”期间实现培训各类人员100万人次。发挥社会资源作用,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等多种模式,加快培养重大项目实施及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中急需的技术工人。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强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建立政府补贴与培训成本、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挂钩的就业培训绩效考评机制,提高政府补贴的社会效益。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制度,引入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培训理念和技术,建立需求导向的开放性职业培训制度,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培训效果,提升劳动者职业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让就业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