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发〔2011〕1号文件要求,坚持“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把水资源保障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要求,把防洪、供水、排水、农田水利等水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优先领域,把水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作为构建健康宜居城市的基础条件,把进一步理顺水务体制机制作为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努力建设“民生水务、科技水务、生态水务”,不断深化水务改革发展,推动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的步伐。
(四)目标任务。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建成配置合理、利用高效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高标准的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成城乡一体、设施齐全的水务工程保障体系,城乡防洪和供排水设施安全达标;建成安全清洁、健康自然的水源保护及水环境保障体系,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水源保护区生态良好、水质优良;建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务管理体系,水务法规规章进一步完善,水务社会化服务格局基本形成,水务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基本建立,水务设施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健全;建成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区域水务合作体系,区域间水事合作与协调水平进一步提高。
到2020年,水资源保障体系等“五大体系”更加完善,实现多水源互联互调,地下水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水资源战略储备进一步加强;全面建成高标准的节水型社会,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和谐宜居的城乡水环境,为首都科学发展提供更加完善、更加安全可靠的水源保障、供水保障、水环境保障和防洪保障,实现水务建设与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五)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健康与安全、事关首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水务问题,推动民生水务新发展。二要坚持城乡统筹,按照“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的方针,改变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务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低的局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三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大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的力度。加快水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四要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水务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务发展的保障作用,完善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社会投资为补充的投入新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的合力。五要坚持科学发展,顺应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增强水生态服务功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