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重点抓好宁波、诸暨全国试点。探索建立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衔接互动的体制机制。探索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模式,推进社区类社会组织备案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健全中介机构公开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虚拟社会管理机制。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体制机制。
(四)着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改革。
15组织实施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立行政审批、综合执法、就业保障、土地储备、应急维稳等五大公共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小城市评价考核和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推进中心镇和小城市强镇扩权、一级财政、要素保障等体制改革。
16在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先行开展以本地农民进城落户,原有权益可保留、可流转交易,以及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可享受为主要内容的户籍制度改革试点。
17抓紧启动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创新以集约化家庭经营与产业化合作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林权流转机制。争取国有林场改革列为国家试点。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
(五)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8全面开展行政许可前置审批事项梳理工作,选择有条件的市县开展以减少审批部门、事项、环节、时间为主要内容的“四减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建立新增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审核和公示制度。完善投资项目联动审批机制,积极推进网上审批制和全程代理制。
19深化“三个子”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实施预算外资金管理收入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制度。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市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规范省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深化公务卡制度改革,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面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
20扩大政府部分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改革试点。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21研究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探索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六)着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22全面启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召开试点动员大会,制定出台三年实施计划。着力在推进小商品出口监管改革,研究制定海关、检验检疫等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政策制度,探索建立新型贸易体制,加快生产资料市场、进口商品展贸专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共享式市场平台及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创新与国际贸易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体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