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经济运行质量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以创新驱动为主,经济结构基本形成三二一发展格局,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8%,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到6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5%。建成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0个,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50个,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3%以上,专利申请总量居全国前列,发明专利占2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
三、主要任务
(一)围绕建设高端产业城市,打造质量和创新高地。
1.大力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以市场为导向,增强经营者质量主体责任意识,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和“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广泛开展质量兴企、质量兴业活动,自觉运用卓越绩效管理、六西格玛管理、零缺陷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开展市长质量奖评比,通过建立卓越绩效管理孵化基地,在制造业、服务业特别是新兴产业中树立一批质量管理标杆企业,引领全行业质量管理创新。推动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技术标准、计量检测体系建设,大力推广质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强制性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药品生产企业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药品经营企业GS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开展质量理论和政策研究,定期编制发布全市宏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和质量状况白皮书。
2.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按照培育储备一批、巩固发展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的经验,进一步加大对品牌的培育和保护力度。品牌培育以新经济、集聚区和规模型为着力点,围绕《苏州市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和《苏州市支柱产业提升发展计划》,重点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型平板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性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加大对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品牌扩张和多元化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建设一批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打响区域产业质量品牌。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和国际质量标准认证,支持企业创国际化品牌,扩大具有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加快推动由出口大市向出口强市的转变。加大自主品牌培育、保护、宣传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技术改造和政策扶持,引导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集聚,发展壮大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和地标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