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意见

  3.加强与港口城市及周边城市的对接。按照“无缝衔接”理念,加强公铁海航联运,构建外联内通、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和多式联运体系。积极加快与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等港口城市的对接,逐步提升郑州物流枢纽地位。加强与武汉、西安、重庆等城市的对接,共同推进物流通道建设。加强与省内及晋东南、冀南、鲁西南、皖西北等物流节点城市的对接,完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和区域快速干线网络,细化分工,错位发展,提高区域物流竞争力。
  4.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建设数字郑州为契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原则,构建由物流公共管理信息、物流业务信息交换和行业、企业物流信息处理三个层次组成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探索建立以互联网应用为平台,以构建传感网为关键,以健全物流网为基础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园区信息平台、通关信息平台。支持物流企业自主创新,开发应用条码技术、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快速响应系统、电子订货系统及数据仓库技术等。
  5.完善物流统计系统平台。结合郑州实际,建立健全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物流基础数据的采集整理,开展社会物流企业联网直报工作,扩大社会物流企业统计调查范围。加强物流业运行的监测分析,进一步完善和充实重点监测数据库,完善信息发布体系,形成物流发展情况季度通报机制,每个季度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公布物流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物流产业预警和产业安全保障机制,完善物流业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
  (五)加强口岸通关建设
  1.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口岸通关流程,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吸引中西部地区通过郑州口岸进出口货物,为发展国际物流提供广阔市场。
  2.积极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提高口岸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行物流企业与口岸通关监管部门信息联网,对进出口货物实施“提前报检、提前报关、货到验放”的通关新模式,提高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
  3.积极构建快速通关机制。根据现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现状,科学布局,统筹推进郑州出口加工区扩区建设、河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快郑州航空、铁路一类口岸基本设施配套建设步伐。提高物流、单证流、资金流、信息流运行效率,形成与公铁航三港紧密配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格局。
  (六)加强物流主体培育
  1.培育壮大骨干物流企业。积极推动本市大中型企业的物流资源和业务整合,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先进管理水平的现代物流企业;鼓励骨干物流企业创新完善供应链管理模式;培育一批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专业服务的物流企业,增强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科研机构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共同研究开发运用物联网的相关技术。
  2.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鼓励并积极吸引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总部型物流企业、物流采购、配送中心落户郑州。加强物流合作,鼓励我市物流企业与实力雄厚的国内外物流公司合作,实现资金、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嫁接。
  3.鼓励物流企业进行等级认证。根据国家对物流企业资质认证标准,引导物流企业进行资质认证。对获得3 A级以上认证的物流企业,一次性予以奖励。
  (七)鼓励企业剥离内部非核心物流业务支持企业在改造物流流程基础上进行物流业务分离和外包,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陈旧运营模式。对因物流业务剥离导致的企业总体税负增加,从物流发展扶持资金中,对该企业因物流业务剥离经营后新增的地方税收部分予以适当补助。积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构筑新型战略联盟关系,向社会释放物流需求,外包企业物流业务,促进工商企业与物流业的融合联动发展。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