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2011年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郑政〔2011〕4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2011年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六月十一日
郑州市2011年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服务业工作以成功申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着力抓好综合改革试点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探索制造业二、三产业分离,完善服务业统计考评体系,推动特色园区发展,加强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实现我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中部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820亿元以上,增长13.5%以上。
一、着力壮大主导产业,加快结构升级步伐
1.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贯彻实施《郑州国际物流中心规划》,尽快完成《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进一步明确各园区的产业布局及节点任务。加强与新加坡方面的对接工作,尽早实现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挂牌建设,打造对外开放主平台。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B区、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一类口岸、联检大楼等项目建设,按期实现综保区封关运行,进一步强化口岸功能。继续实施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中国外运郑州国际物流园、风神物流中心、中原(国际)钢铁物流园、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航空港物流区等一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河南进口保税中心、河南富士康物流综合园区等项目,建成国药控股河南物流中心等项目。以富士康入驻为契机,大力引进国际知名物流、航空企业在郑设立分支机构或分拨中心,力争年内实现UPS、嘉里物流、中信物流、安得物流、伊藤忠物流、中远集团、宝供物流、香港招商局等10家左右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入驻郑州。加强与南航、海航、深航等航空公司的战略合作,积极开辟新的国际、国内货运航线,争取开通直航美国全货运航线2条,直航欧洲全货运航线2条。着力构建公共物流信息服务、物流统计系统和物流人才培育等三大平台,提升我市现代物流发展和运作水平。2011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3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4A级物流企业由12家增加到15家。
2.创新发展现代商贸业。积极落实《郑州市现代化商贸城建设总体规划(2009-2020年)》,上半年完成商业空间发展布局规划,适时出台关于现代化商贸城建设的相关意见。做好恒隆广场、嘉里中心、火车站西广场中央商务区、华润万象城、万达广场等一批重大商贸项目推进工作,开工建设10万平米以上商业综合体15个,新建五星级酒店8家,改建商品交易市场2个。加快推进酒吧街、文庙等特色街区建设,并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档次和品位。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仓储超市、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重点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构建郑州市商贸业电子商务和物联网平台。结合国家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项目的实施,加快蔬菜流通体系建设,加大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社区便利店建设力度,开展农超对接,市内五区新建蔬菜批发市场3家,城区农贸市场15家,社区便利店239家,蔬菜早市23个。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做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加快发展餐饮,培育一批餐饮龙头企业,打造豫菜品牌,不断提高餐饮的规模、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早餐工程建设,促进早餐经营向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年底前完成第二批新增流动早餐车735个的任务。支持商贸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做大做强,培育年销售额100亿元的商贸企业3家,50亿元企业5家,10亿元企业15家,引进100家以上国际知名商贸品牌。2011年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突破1950亿元,增长17%。
3.大力发展金融业。围绕建设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目标,编制完成《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1-2015年)》,加快出台《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入驻郑州的意见》,强力推动郑东新区金融CBD集聚发展,增强金融业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落户我市,不断增强金融业发展活力,力争引进外资银行1家,商业银行2家,保险公司2家,新增证券营业部2家;发展和壮大本土金融机构实力,加快郑州银行走出去步伐,力争年内在郑以外设立分支机构1家;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组建,力争年底前市属六县(市)全部设立村镇银行。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建设,做好36家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工作,力争全年4家以上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直接融资同比增长20%;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扩大现有上市公司再融资,力争有3家实现再融资。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增加交易品种、扩大交易规模,加快发展农产品、能源原材料等期货和期权;全力支持郑州高新区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实现符合条件的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公开挂牌转让;积极推进资本重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力争年内完成百瑞信托引进战略投资者;争取吸引国内外5家以上投资业绩突出、管理经验成熟的创业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基金进入我市开展业务,使之逐步成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加强与各类投资机构合作,争取设立1家备案式基金。强化政府27个工作组与驻郑银行对口联系机制,重点抓好项目筛选和对接,力争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与存款的存贷比达到70%以上。2011年金融业增加值完成30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